top of page
搜尋


【狂食症引發羞愧抑鬱 增心腦血管病】
撰文/圖片提供:謝志榮 幾星期前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在本欄講解了「厭食症」,但常見的飲食失調問題並不止厭食症,例如「狂食症」在現代也不罕見。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表示,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也有人稱為貪食症,在《精神科診斷手冊》裏面指出,當一個...
T Post
2022年6月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3 次查看
0 則留言


【端午防積滯不要放任孩子暴飲暴食】
撰文/圖片提供:謝志榮 下周五(6 月 3 日)便是端午節,傳統上大家都會吃各式各樣的糉,另外也會因疫情放緩可以聚餐做節,少不了一兩頓豐盛的飯菜。不過,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端午節雖是大飽口福的日子,也是最多人出現腸胃不適的節日之一,尤其是小朋友。...
T Post
2022年6月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3 次查看
0 則留言


【 田七有多少種?點揀點用?】
三七又名田七,與人參、西洋參、五加皮等同為五加科植物。然而為何命名三七則眾說紛紜,有指是因它的枝與葉分別是三枝和七片,又有指是因三七生長 3-7 年採收為宜,亦有其生長的最佳生境是「三分陽光、七分陰涼」等說法。 而《本草綱目》指出:「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黏物也。後簡化...
T Post
2022年5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93 次查看
0 則留言


【癌症誤解多 這些你有否聽過?】
癌症人人都怕,惟其如此,對癌症的誤解也從沒停過。去年,臨床腫瘤科醫生李兆康曾在本版解說了一些常有病人誤解的例子,以下他再整理一些日常從病人口中聽到的誤解,和大家分享: 誤解 1:癌症病人身體弱,不能打新冠疫苗。 李醫生:其實癌症病人適合注射香港所用的兩種新冠疫苗。正因癌症病...
T Post
2022年5月1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4 次查看
0 則留言


【約束型」與「暴食型」厭食症】
飲食失調之中,平日我們最常聽到的可能是厭食症(Anorexia),顧名思義就是不喜歡進食。但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表示,厭食症其實也分為兩種: 約束型厭食症,「即約束自己每次只准吃很少很少的食物,甚至完全不吃,或者吃少許然後狂做運動,務求令自己吸收的養份少於消耗的養份,總之要...
T Post
2022年5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1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不同痔瘡 不同藥方】
香港民間素來有「十男九痔」的說法,有中醫師認為這說法並不誇張,因為本港患痔瘡的人確實不少,男士患痔瘡亦的確比女性多。中醫內科博士、註冊中醫李灼珊表示,在痔瘡的不同階段,適宜採用不同的藥方,才能達至最佳效果。 「一般人如果有習慣性便秘,或者疫情期間長期坐的時間多、站起來活動的...
T Post
2022年5月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36 次查看
0 則留言


【夏天來了! 飲涼茶要識揀】
5 月 5 日就是立夏了,它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代表天氣愈來愈熱,開始進入驕陽似火的炎夏了。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天時暑熱飲一杯涼茶,可以清熱解火,很多輕微的不適如筋骨痛、身熱、便秘、生瘡等都可以緩解。「但要注意,涼茶的款式超級多,選錯了不單得不到應有...
T Post
2022年4月2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2 次查看
0 則留言


【臟腑衰退「先肝後脾」 長者防疫須補氣】
人口老化是本港的重大問題,第五波疫情更突顯這問題的嚴重性。事實上,老年人若身體健康是不會構成社會沉重負擔的,「老人多病」才是負擔。 中醫內科博士、註冊中醫李灼珊表示,要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老年病,先要從中醫的角度去認識人類的生長和衰老的規律。 「中醫認為,人大約到 7...
T Post
2022年4月2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5 次查看
0 則留言


【疫情令人累 藥食養生舒緩情緒】
最近兩年,因為疫情關係,香港人都少出街、少聚會、少旅行、少運動。Omicron 爆發更令上班、上學都暫停,以前放工放學後會跟朋友食飯、行街、睇戲、唱 K 等都快變成回憶,更別說出外旅遊了。 中醫藥膳製作師、國際中藥及食品發展聯會總務張麗敏表示,香港人住的地方細,通常都在外找...
T Post
2022年4月1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18 次查看
0 則留言


【疫情令人抑鬱 天養肝防病】
疫情嚴重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沒再注意,春天已悄悄來臨。從中醫角度來說,春天屬肝,是養肝護肝的好季節。究竟易疲勞、面黃是不是肝不好?吃什麼才可以養肝?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臨床上常見患者訴說以下情況:「精力好像比以前差很多,很容易累,集中力差,又較...
T Post
2022年4月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0 次查看
0 則留言


【當說謊變成病態 個腦有事?】
說謊,有很多種,雖然都是「呃人」,但至少有「善意」和「非善意」的謊言之分。另外,也有些說謊是一種病態,說謊者自己可能都是受害者。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表示,一般說謊和病態說謊有明顯分別: 一般說謊大多數人都會說謊,但也只會偶爾才會說謊而不是經常說謊,「這可解釋為我們自身的一種...
T Post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6 次查看
0 則留言


【膀胱癌 女性患者多遲發現】
膀胱癌,一般人不會太關注,但其實多留意它的症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現時治療膀胱癌的方案眾多,若能及早發現,在開始治療時就採用最有效的方案,就可 達至最高的根治機會。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兆康表示,膀胱癌最主要的成因是吸煙,「十宗膀胱癌個案,可能有八九宗和吸煙有關。其他原因包括老一...
T Post
2022年3月2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9 次查看
0 則留言


【湯水護咽喉 防禦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終於席捲香港,但在醫療系統飽受壓力、無法照顧部份患者的關頭,政府仍沒 有借助中醫中藥。中醫內科博士、註冊中醫李灼珊指出,中醫認為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一樣,是宇宙中的一種由風、寒、濕、熱邪混合而成的瘴氣,中醫中藥可以有效應對。...
T Post
2022年3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9 次查看
0 則留言


【飛蚊症「忽然蚊多」是警號】
飛蚊症,雖然名為「症」,卻不 是一種正式的病,而是一個現 象——或者一個重要的警號。 眼科專科醫生湯文傑表示,飛蚊 症的「蚊」什麼形狀也有。「飛 蚊症其實是眼睛玻璃體退化,形 成混濁的纖維,而玻璃體位置是 在晶體的後面、視網膜之前,即 眼球中間的一大團玻璃體。因為...
T Post
2022年2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9 次查看
0 則留言


【產後情緒問題分3類】
數星期前,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詳細談及了產前情緒的問題。之後有讀者問:孕婦產後的情緒問題也不少, 希望也可講講。這期我們再訪問張漢奇醫生。 張醫生指出,產後情緒問題大致可分為 3 類: 1)產後情緒低落——影響大約一半的產後婦女,病徵是情緒不穩定、易哭、...
T Post
2022年2月1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2 次查看
0 則留言


【虎年談虎藥】
虎年將至,藉着虎年我們一同尋找以虎命名的中藥來迎接虎年吧!《說文解字》中虎為 山獸之君。傳說由於獅子過於凶殘,因此,玉皇大帝以虎來代替作為十二生肖之一。姑 勿論孰真孰假,這些神話故事都是重要的文化產物,值得細細品味。 說到與虎有關的中藥隨即聯想起瑤族醫學,...
T Post
2022年2月1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3 次查看
0 則留言


【虎年留意 筋膜疼痛綜合症】
大家平日可能有很多不同部位有痠痛,例如頸痛、肩胛痛、前鎖骨痛、膊頭痛,更可牽扯到手部麻痺,頭皮及眼麻痺,甚至可以同時有耳鳴及頭痛!註冊脊醫汪家智表示,如果這麼多地方經常會痛,要留意是否患上了「肌筋膜疼痛綜合症」。 汪家智指出,「肌筋膜疼痛綜合症」(Myofascial...
T Post
2022年1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0 次查看
0 則留言


【鮮淮山 乾淮山 調理熱性體質】
人有多種不同體質,但最主要還是熱性體質/寒性體質。而人的健康最重要是平衡, 體質無論偏熱/偏寒,都不算理想。 以熱性體質為例,中醫內科博士、註冊中醫李灼珊表示,熱性體質平日大多面紅耳赤、 舌紅少苔,而臨床特點包括手腳心熱、口乾舌燥、口乾思飲、飲不解渴、內熱便秘、...
T Post
2022年1月2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47 次查看
0 則留言


【十三太保雖安胎 懷孕早期不宜】
中醫婦科有很多經典方劑,即使不是中醫,很多生活經驗豐富的媽媽級也能琅琅上口,例 如四物湯、八珍湯等,更有一條已迹近傳說的安胎「十三太保湯」。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 中醫師倪詠梅表示,四物湯、 八珍湯等歷久不衰,但十三太保湯近年已較少聽,「巧合的是,最近有病人提來一包草...
T Post
2022年1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7 次查看
0 則留言


【佳節背後凸顯抑鬱 為情緒找出路】
這兩個星期是聖誕節、新年的假期,相信不少人都會在疫情下安全地慶祝。慶祝之餘,今年聖誕 還有一個關注點:過去一年半社會壓力大增,受抑鬱症影響的人數上升,有部份患者的病情在大時大節可能會更差,更需要其他人關心。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世界衞生組織廿多年前已預言,抑鬱症到了...
T Post
2022年1月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3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