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疫下關愛推動逆中成長】
撰文:劉倩瑜 圖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學童和家長在疫情下要面對非一般學習常態,幸好香港有不少學校也以非一般關愛作支援。早前數百間學校獲表揚為「關愛校園」,馬上了解學校在疫下的非凡關愛行動。 於 1952 年成立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一直致力推動校園及社會關愛文化。機構於...
T Post
2022年6月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8 次查看
0 則留言


【DSE 學生放榜前要做的事】
隨着實習試完結,今屆 DSE 考期劃上句號。距離放榜日還有個多月,這段時間考生可以怎樣為放榜作好準備? 第五波疫情受控,大部份時間上網課的應屆文憑試考生終可回校出席實體畢業禮。「和同學聚頭談什麼?」陳太問剛出席了畢業禮的兒子,「都是圍繞 JUPAS 選科⋯⋯」兒子說。...
T Post
2022年5月3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2 次查看
0 則留言


【寓慶祝回歸於建立親子關係】
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的慶祝活動十分多,適合學生參加的也不少。政府新聞處舉辦了分別以小學生為對象的「香港特區 25 歲生日的祝福 WhatsApp 貼圖設計比賽」及歡迎中學生及公眾人士參加的「新局面創未來四格圖片攝影比賽」。...
T Post
2022年5月2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培育國家「登峰工程師」的中科院】
是次名為「巔峰使命」的珠峰科考由合共 5 個分隊、16 支小組共 270 名成員組成。團隊的任務是於海拔 5200 米至 8800 米之間搭建共 8 個氣象站,為觀測珠峰氣候及環境變化取得第一手數據。 5 月 4 日早上 3...
T Post
2022年5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7 次查看
0 則留言


【兒童應具備的理財能力】
為本港市民提供投資者及理財教育的投委會是 2012 年成立的公營機構,經常舉辦各種推動理財教育的活動。早前大埔舊墟公立學校與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兩所姊妹學校齊齊在「投資者及理財教育獎 2021」中獲獎。馬上看看團隊怎樣將理財融入教學中。...
T Post
2022年5月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4 次查看
0 則留言


【集合「眾善」力量支援學界—百仁基金 】
第五波疫情受控,孩子終於可以回校上實體課,這絕對是學界的好消息。然而抗疫戰持續,學童每天出門前要做快速檢測和戴口罩,對於基層家庭的經濟造成壓力。早前由本港年輕企業家組成的百仁基金團隊,將抗疫物資及受惠金送到大埔的中學教園,為基層學生打氣。 4...
T Post
2022年5月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70 次查看
0 則留言


【到外太空上國家安全課】
2014 年 4 月 15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一年後,每年的 4 月 15 日被訂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以提升社會對國家安全的意識。今年 4 月,香港政府推出了彩色繪本,讓兒童透過漫畫太空的故事認識國家安...
T Post
2022年4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0 次查看
0 則留言


【衝出廣東省升學有更多可能】
今屆 DSE 考生們,如果已報名參加今年內地高校文憑試收生計劃,還有十多天時間可以為選校及選科志願進行最後修訂。過往最受港生歡迎的大學多位處廣東省,願意放膽走出去探索離家遠一點的其他升學方案嗎? 今年參加計劃的內地院校共有 129 所,遍及全國 21...
T Post
2022年4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1 次查看
0 則留言


【港人子女入讀內地學校三大考量】
近年不少有意到大灣區工作的港人正為子女的教育籌謀。環境易於適應、課程具有彈性及能銜接各種升學計劃、有高等學府支援均是父母選校的要點。現在來了解深圳及廣州剛開辦、適合港人子弟入讀的新校! 距離新學年開始還有 5 個月,首屆開課的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已進入最後準備階段。東莞新校...
T Post
2022年4月1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5 次查看
0 則留言


【觀賞紀錄片可促進全方位學習?】
當電子產品成為兒童的重要學習平台,他們難免會造訪五花八門的虛擬空間,認識各種虛構的人物,這個世代,讓小眼睛接觸真實世界要比從前更為重要。在疫情及各種限制下,讓孩子透過觀賞益智紀錄片「走出去」是可行方案。央視早前推出了文教紀錄片《跟着書本去旅行》,馬上來了解。...
T Post
2022年4月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7 次查看
0 則留言


【港生入讀中美合辦大學新渠道】
家中有應屆文憑試考生,作為家長除了留意孩子在壓力下身心的需要,筆者一直留意內地院校招生的相關資料,趁孩子有空就跟他商量分析。 【中山大學重視數學水平】 港生在文憑課程畢業後希望入讀內地院校,基本上可透過 3 個渠道申請。每年約有 300...
T Post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6 次查看
0 則留言


【港人子女國內讀書新選擇】
近年國內尤其是大灣區有不少適合港人的工作機遇,父母們如前往內地發展,子女在選校上可以有什麼方案?南沙區一所專為港人子弟而設的民心學校將於 9 月開課,馬上看看學校的教學特色! 南沙區位於廣州最南端,獲批為國家級新區。2019 年於...
T Post
2022年3月2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2 次查看
0 則留言


【由課室「拆彈」事件談教學風格】
除了抗疫戰,這陣子俄烏戰爭也是坊間的熱門話題。想起幾年前,有機會上一位俄羅斯講師的課,在這課堂上更體驗到師生在授課與學習上的文化差異。 筆者重投校園時,在一個必修科的課堂遇上 Sue。她是新到任的講師,來自俄羅斯,之前一直在英國的出版社工作。第一課,她花了一段時間介紹手上的...
T Post
2022年3月1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6 次查看
0 則留言


【尋找孩子成長中的胖叔叔】
疫情下喜聞好消息。認識一位在兒童之家成長的男孩,多年不見, 原來他已成為中醫學博士。幾乎沒有父母的童年遇上一位 Mentor 把命運扭轉——Mentor 是個怎樣的角色? 父母在小文還未開始學行已離婚,二人各自再婚組織新家庭。一直寄住在社福機構兒童之家的孩子某天被親友帶到教...
T Post
2022年3月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8 次查看
0 則留言


【沒有同理心的關愛是什麼?】
冬奧讓人感到冰天雪地上的「高溫」。 世界各地代表為了不負對運動的狂熱而「去到盡」,賽場上的爭競令觀眾冒汗。北京冬奧還有另一種熱度,它來自運動員拋開勝負彼此關愛所散發的暖意。其中一位冬奧「友誼小姐」 谷愛凌不僅談同理心,也當眾展現同 理心的威力。...
T Post
2022年2月2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4 次查看
0 則留言


【媽媽家常菜與學廚之路】
每年到文憑試開考前夕,同學都在最後衝刺,而家長則會為孩子籌劃前途。 海量真實故事證明行行可以出狀元, 除了醫生、建築師、會計師和律師, 學廚也可以建出光輝職涯嗎? 兒子某天興奮地說:「有一位同學每天都會為自己做午餐,我吃過他做的釀雞翼,好吃得很。」這是一道花時間的手工菜,確...
T Post
2022年2月1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8 次查看
0 則留言


【這個世代說明書已死?】
晚飯後家中長輩拿出新買的手機,笑言很多功能都不會用。筆者建議翻閱產品說 明書,千禧後出生的少年卻淡淡一句:「現在沒有人讀說明書!」吓!為什麼? 最近有一份產品說明書引起網友熱話,它是一個日本品牌的電子遊戲說明書。遊戲初版在 1984 年發行,1992 年...
T Post
2022年2月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9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上課時保持安靜也可能是病徵?】
農曆年將至,不少學生 正在應付上學期的期考。考試對於學生來說是重要關口,有些孩子聞「試」 色變,而有一些在課堂上已感到沉重壓力。教育局關注學童的精神健康,早前編印了小冊子讓家長認識4種精神病,當中有一 種的名字大眾可能從未聽過。 教育局近年推動融合教育,家長以至社會大眾都...
T Post
2022年1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7 次查看
0 則留言


【非無害的「幼兒攻擊行為」 】
近日煲劇都會見到有關學生遭朋輩欺凌的情節,當大眾都聚焦於欺凌事件, 也別疏忽看似無害的「幼兒攻擊行為」。 《愛上我的衰神》中校園壞份子經常群起戲弄潘小渝, 向她潑水、在她臉上寫字,還有其他更暴力的舉動…… 如果在現實中,父母和師長見到這些情況都會加以阻止。然而,當鏡頭前的中...
T Post
2022年1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8 次查看
0 則留言


【孩子長大了 ——父母的新育兒階段】
每年 1 月 1 日,電視台都會訪問最早出生嬰兒的父母,早前受訪的其中一位新任爸爸笑着形容女兒是他的「情 人」。育兒之旅跟戀愛一樣充滿甜酸苦辣,但跟白頭到老的目標不同,育兒期待的是雛鳥長大高飛。「情人」 長大離家自立,學者稱之為父母的「空巢期」。空巢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T Post
2022年1月1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7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