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有很多種,雖然都是「呃人」,但至少有「善意」和「非善意」的謊言之分。另外,也有些說謊是一種病態,說謊者自己可能都是受害者。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表示,一般說謊和病態說謊有明顯分別:
一般說謊大多數人都會說謊,但也只會偶爾才會說謊而不是經常說謊,「這可解釋為我們自身的一種防衞機制,我們以此來迴避事實帶來的後果。」張漢奇醫生說。有時說謊甚至會有正面作用,例如以小小謊言來安慰別人時。
病態說謊通常會長期說着各種浮誇的謊言,是習慣性的,個別謊言可能沒有任何實質目的,奇奇怪怪,往往令其他人根本無法相信。
而病態說謊可分為 5 種不同型態:
私心型——言行主要是出於私心,而妄顧社會責任。例如有些商人,說謊的主要目的是使生意興隆,只顧個人賺錢,欺騙顧客。
戲劇型——特點是不顧一切地尋找某些東西,他們說的謊也圍繞這主題,因此治療時也會以開導感情為主。
沾沾自喜型——一些自我陶醉的人士,為了讓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不停設法誇大自己的才能。
含糊其辭型——特點是為了逃避責任,不顧一切地說謊,把責任推給自己周圍的人。
強制型——常見於犯人,用說謊的辦法來企圖逃避法律罪責和懲罰。
張醫生提醒,「要注意,病態說謊者說謊有很多複雜原因,例如為了死撐自尊,想騙取別人同情,為自己的犯錯找理由,又或單純地只是活在幻想裏。總之,病態說謊者自己永遠是謊言故事的中心,在謊言中,他們自己不會是壞人,也極少會犯錯。當這種病態日漸沉溺,病態說謊者就會愈來愈脫離現實,對他們的生活帶來影響。」
為什麼會出現病態說謊?張醫生表示有兩大原因,包括發展上和生理上的:
發展上的原因——「常見的情況是,他們小時候與父母或其他重要親人的的依附關係並不穩固,使他們無法形成足夠的自尊與自信,而且會太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很可能有一天,他們為了維持自尊說了一個謊,並且發覺說謊原來可以美化自己,於是漸漸的不斷用這方法,編造故事來鞏固自己的形象,最後愈編愈離譜,再沒有人相信,但他們並不會停止,因為可能他們對自己的謊言也已經深信不疑。這就是最典型的一種病態。」
生理上的原因——曾有研究指出,部份病態說謊者前額葉的「白質」比正常人多,但同時「灰質」則比正常人少。大致上,「白質」掌管溝通及表達能力,「灰質」則掌管情感。以上的差異,可能是形成病態說謊的其中一個原因:口才好、表達能力高,於是有很多機會發覺說謊不難;而灰質少,亦可能令他們對說謊的行為不太會內疚。
撰文/圖片提供:謝志榮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