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的慶祝活動十分多,適合學生參加的也不少。政府新聞處舉辦了分別以小學生為對象的「香港特區 25 歲生日的祝福 WhatsApp 貼圖設計比賽」及歡迎中學生及公眾人士參加的「新局面創未來四格圖片攝影比賽」。
教育局一直重視家長在教育中的角色,除了以「《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慶回歸,更舉辦了一個讓家長參與其中的「童真同心照未來家長教育短片創作比賽」。短片創作比賽分為中小學組、公開組及親子組,家長可與就讀幼稚園及中小學的子女一起參加。
【資深創作人分享攝製方法】
親子組要製作不多於 3 分鐘的短片以宣揚正確教養子女的方法和態度。雖然只是 3 分鐘的內容,但對於沒有攝製經驗的家長來說有一定難度。教育局十分貼心,特別舉辦了工作坊,並將影片上載至家長智 Net 電子平台,讓參加者隨時隨地瀏覽參考。
主辦方邀請了兩齣話題劇《香港愛情故事》及《青春不要臉》的監製林肯擔任其中一位工作坊主講者,分享由構思到製作要注意的事項及重要技巧。由於只是一條短片,林肯提醒家長構思時必須將範圍收窄。這是一個不多於 5 人的團隊,林肯特別講解了製片、導演、攝影及收音、剪接及編劇等基本崗位的工作。
另一位主講者資深媒體創作人陳文康則分別針對小學組及中學組作解說,例如向小學組參加者介紹不同類型的鏡頭及收音儀器等攝製器材,並要注意避開雜音較多的拍攝地點。
陳文康在中學組的工作坊中談及更深入的拍攝知識,例如格數、解像度、色溫、光圈、快門、ISO 等,並且清楚示範怎樣使用攝影機製作如橫搖、向上及向下擺動等不同的鏡頭效果,他更即場示範怎樣以軟件進行簡單剪接。
【成為「神隊友」要注意什麼】
上述工作坊的分享清晰易明,沒有拍片經驗的筆者,相信內容對於籌劃拍攝提供了一定幫助。說到親子組隊參加比賽,想起一位母親陳太的分享。她早前跟兒子一起參加 STEM 動畫短片製作比賽,不僅過程順利愉快,更獲得獎項。究竟親子合作有什麼秘訣呢?
陳太說,首先要知道兒子的喜好,才能選對合適的活動。另外,家長要對那個疇範略有認識,有助提升默契。陳太的兒子從小到大都喜歡科研和編程,安排兒子上課會留意他學到什麼。近兩年疫情下,兒子經常在家上網課,陳太是好學和有好奇心的人,常常會抽空旁聽。因為媽媽一直有在兒子感興趣的範疇上長知識,親子合作起來,就不會提出不切實際的建議。
陳太認為知道彼此的強弱也很重要,方便在分工時互補不足。「兒子對編程熟悉,但他在編故事及設計對白方面就沒有經驗,於是他負責編程,我主力創作故事。」教育專家指出,親子合作時還要注意節奏,如果家長的速度過急,孩子跟不上會感到沮喪和減低參與的動力。反過來,如果子女年齡較長,並在該範疇較有認識及經驗,則應提醒他調教速度,透過活動提升團隊意識。
今年暑假因應疫情有所改動,教育局早前將截止日期由原定的 4 月 11 日延至 8 月 31 日,各位家長如有興趣就要馬上起動,祝大家成為孩子的「神隊友」,在製作正向教育短片的過程中同時建立正向親子關係。
撰文:劉倩瑜
圖片:教育局「家長智 Net」網站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