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冬天進補 目標不離腎和陽氣】
今年冬天天氣暫仍偏暖,早前 才總算有幾天稍冷,許多人甚 至有些晚上仍要開冷氣才能 睡覺,地球的天氣的確比多年 前暖化了很多。中醫內科博 士、註冊中醫李灼珊表示,香 港一年四季的分別愈來愈不 明顯,沒有了冬天的感覺,但 在中醫的季節養生理論來說, 天氣很冷或不太冷雖然有所...
T Post
2022年1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6 次查看
0 則留言


【放射治療 係乜東東?】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已 面世多年,主要用於癌症的治療,但時至今日,仍有人以為它 真的是用「電」來進行治療。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兆康表示,放 射治療其實不是用電,而是用 放射線,「傳統是用高能量的 X 光,比我們平時照肺的 X...
T Post
2021年12月2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5 次查看
0 則留言


【捱夜嗜辣逢入冬 易有「乾燥綜合症」】
乾燥也是一種綜合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西醫理論認為「乾燥綜合症」和紅斑狼瘡有關連, 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最初主要影響口水腺及淚腺,令兩者的分泌減少,出現眼乾、口乾的情況,亦有機會引起關節痛。...
T Post
2021年12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1 次查看
0 則留言


【做足懷孕準備 減少產前情緒問題】
大部份孕婦,都會在產前或產後,有一定的情緒波動。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表示,「始終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加上生理上荷爾蒙亦有機會因懷孕而改變,所以影響情緒,引起不安、緊張、擔心,都是自然的事。當然, 我們要分開是正常的情緒緊張,還是更具體的問題,例如焦慮症、抑鬱症等等。」...
T Post
2021年12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0 次查看
0 則留言


【化眼妝畫眼線 小心「乾眼症」】
現代女生喜歡化 bling bling 眼妝、畫眼線、搽睫毛液,甚至戴大眼 con,都是為了靚!眼科專科湯文傑醫生表示,化妝扮靚之餘要小心清潔問題,否則有機會引起「乾眼症」。 湯醫生表示,眼睛的滋潤靠淚水,而淚水的成份除了水份,還有油份和蛋白質,而當中的油份是透過「瞼板腺」...
T Post
2021年11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9 次查看
0 則留言


【耳水不平衡 痰濕腎虛是主因】
耳水不平衡也許不少人都經歷過,它的學名是「萬尼氏症」, 患者會出現陣發性的眩暈。中醫內科博士、註冊中醫李灼珊指出,近年因耳水不平衡導致頭暈求診的人有增無減,而中醫認 為,痰濕、腎虛均可以是造成耳水不平衡的原因,須先辨證再論治。...
T Post
2021年11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40 次查看
0 則留言


【紅棗 烏棗 蜜棗 南棗 咪買錯】
以紅棗焗水和製作菜式,以烏棗(黑棗) 作食療,以蜜棗煲湯,及以南棗燉滋補湯 水等,早已植根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棗 樹雖然只得一個品種,棗子卻有很多種, 而且外貌特徵各有不同。 【紅棗】 「臟躁」這名詞,對大部份人來說可能十 分陌生,它是中醫的一個症名,而大家熟...
T Post
2021年11月1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23 次查看
0 則留言


【長者視力大威脅-黃斑病變】
「黃斑」又名「黃斑區」,是位於眼底視網膜的中心部份,對我們的視力非常重要。但隨着年齡、退化或其他眼疾影響,會有愈來愈高機會出現黃斑病變。若黃斑病變惡化至後期,有機 會視力喪失、難以復原,幸好現時有新科技可以幫助病人。 眼科專科湯文傑醫生表示,「黃斑病變的類別和成因有許多,...
T Post
2021年11月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1 次查看
0 則留言


【抗癌飲食宜忌須知】
無論疫情如何,癌症始終是香港人健康的最大威脅。一旦不幸患上癌症,除了積極求醫抗癌,飲食也會立即成為重要課題:應吃多些還是少些?哪些該吃哪些不該吃?諸如此類問題都會困擾癌症患者以及照顧者。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兆康,首先分享一個個案: 有一位乳癌病人,50...
T Post
2021年10月2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3 次查看
0 則留言


【入秋防溫燥咳 川貝燉雪梨有秘訣】
中秋已過,踏入西曆 10 月,香港正式入秋了,乘車時不時都聽到 「咳咳」的聲音,代表咳嗽的季節又來了。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 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久咳困擾很多人,而秋天的咳分為「涼燥」、「溫燥」兩種,本港深秋常見的久咳以溫燥為主。...
T Post
2021年10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9 次查看
0 則留言


【改善焦慮 開心三法】
不經不覺,香港人已經歷了快兩年的疫情,雖然在疫情控制方面已好過不少國家,但總似「不 知幾時完」,所以不少市民都積累了焦慮不安的情緒。即使政府派消費券,經濟漸恢復,但不少朋友都說:大家好像沒有以前那麼開心了。怎麼辦呢?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表示,有時和對當前情況感到焦慮的朋友...
T Post
2021年10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2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中秋節吃得開心提防食滯】
一年容易,轉眼就要過疫情下的第二個中秋節了,祝《T-Post》讀者、大埔區居民, 以及全港市民佳節快樂!中醫內科博士、 註冊中醫李灼珊指出,每年中秋節過後, 總會有不少食滯了、腸胃不適的人士要看中醫。的確,中秋應節食品五花八門, 加上很多人喜歡飲兩杯,若不識飲識食,...
T Post
2021年9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9 次查看
0 則留言


【睡前狂咳 兩種「倒流」作怪】
咳嗽人人都經歷過,但可以有很多不同表現,例如有些人一遇冷空氣就 咳,有些人每逢吃飽就咳,更多的是入夜即咳,而夜咳中又有些人是一 躺下即咳……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晚上 「躺下即咳」的情況,多數是兩種「倒流」作怪:胃酸倒流或鼻水倒流。...
T Post
2021年9月1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9 次查看
0 則留言


【做完白內障手術仍矇矇地?】
白內障手術在今天已變得很普遍,一般在手術摘除混濁的晶體、植入人工晶體後翌日便可拆紗布,病人重新視物,而且很快適應,患者應有清晰的視力。眼科專科醫生湯文傑表示, 如果白內障手術後視力變得模糊,可能出現了以下的併發症: 後囊膜混濁——指的是白內障手術時故意保留用來放置人工晶體的...
T Post
2021年9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83 次查看
0 則留言


【糾正誤解 更有效防癌】
癌症人人都怕,惟其如此,對癌症的誤解也從沒停過。臨床腫瘤科醫生李兆康舉了以下 3 個常有病人誤解的例子,希望大家正確認知,更有效防癌: 【誤解 1:酸性體質較易患癌】 李兆康醫生表示,近年網上很多人說酸性體質易患癌,多吃鹼性食物則可防癌,「其實,2008 年美國癌...
T Post
2021年9月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6 次查看
0 則留言


【大熱天飲與食養生學問】
這個夏天很炎熱,我們身體用作維 持體溫的消耗較少,對食物的需求也自然相應減低,所以常見沒有胃口的情況。中醫內科博士、註冊中醫李灼珊指出,夏天不論吃東西或飲水,都很有養生學問,「以吃東西為例,可採取『健脾飲食法』, 有助一日三餐調整脾胃,以紓緩盛夏厭食症。」 健脾飲食法:...
T Post
2021年8月2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1 次查看
0 則留言


【畫蜈蚣驅蛇? 中醫治療「蛇串瘡」】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碩士、 註冊中醫師倪詠梅「生蛇」,舊時中醫稱為「蛇串瘡」,西醫稱為「帶狀疱疹」。 古老傳說,當蛇串瘡環腰一圈就會死亡,實際上這並不會發生, 但是蛇串瘡奇異的生長位置及帶來的痛楚,卻每每被古人認為是靈異之事。...
T Post
2021年8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3 次查看
0 則留言


【自閉症與亞氏保加症】
「自閉症」相信大部份人都有若干認識,至於「亞氏保加症」,近年亦開始受到較多關注。然而常有人問:它們是同一種病嗎?還是兩種不同的病?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表示,「自閉症是一個發展的障礙,以前英文簡稱叫 PDD,中文全名『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但近年,一般已改用英文簡稱...
T Post
2021年8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4 次查看
0 則留言


【心悸近似心律不正 用中藥補虛安神】
心悸,在字面上就是俗語「驚驚青」的意思,但其實在中醫學上,它也是實實在在的一種病。註冊中醫師、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指出,中醫說的心悸病,其實近似西醫的「心律不正」。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屬於西醫診斷的心律不正。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鐘約 70...
T Post
2021年8月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48 次查看
0 則留言


【大腸癌定貧血? 認清腸癌警號!】
大腸癌是本港頭號癌症,常見狀之一是大便有血,但其實有時憑肉眼不一定能察覺大便有沒有 血,反而應多留意一些相關的警號,有機會及早發現腸癌,增加治癒機會。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兆康分享了一個個案:Danny是做平面設計的, 過去一年半因疫情影響,生意慘淡,好在他一向生活簡單,所以壓...
T Post
2021年7月2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94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