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疫情如何,癌症始終是香港人健康的最大威脅。一旦不幸患上癌症,除了積極求醫抗癌,飲食也會立即成為重要課題:應吃多些還是少些?哪些該吃哪些不該吃?諸如此類問題都會困擾癌症患者以及照顧者。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兆康,首先分享一個個案: 有一位乳癌病人,50 多歲,本身很喜歡日本料理。在化療期間,她仍吃喜愛的壽司,尤其剛過去的夏天天氣特別熱,她也在街上外賣壽司回家做晚餐,結果有次吃後出現肚瀉、 發燒的腸胃炎徵狀。醫生立即囑咐她要吃兩日粥水,並且處方抗生素給她,因為驗血發現了大腸桿菌蹤迹。
「這個案說明了癌症病人飲食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則,」李兆康醫生表示,「當接受化療期間,建議病人切勿吃生冷食物,尤其壽司一類未經煮熟的肉類食物。而家中無論什麼食物,都要處理好,例如吃了一半的薯片, 飲了一半的樽裝飲品等,都應小心存放,以 免有機會受到細菌感染。」
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一旦染上腸胃炎,儘管腸胃炎不會直接影響癌症病情,也不會影響化療效果,但因為病人患過腸胃炎,下次化療時醫生便需要衡量各方面的情況,可能需要略為減少化療藥的劑量。「被迫減少化療藥劑量當然不理想,應該盡量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李醫生說。
除了生冷食物盡量避免,一些比較香口的肉類熟食,例如燒烤食品,也應避免進食。
「其實,有些食物已經被評定為高風險致癌物,癌症患者必須戒吃。」他表示,「近年有統計顯示,台灣、韓國等流行吃烤肉的國家腸癌數字偏高,而非洲不少食肉量低的國家腸癌數字則較低。其實這和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很脗合,因世衛建議,每星期進食醃製肉類少於 50g、新鮮紅肉少於 100g,可減 低患腸癌風險 18%。所以,飲食抗癌其中一個要旨是減少吃紅肉和醃製肉類。而烤肉包 括 BBQ、燒味、牛肉乾等,也屬於高風險致癌物。」
另外也有統計數字顯示,中國人及日本人是食道癌及胃癌的高危一族。李醫生表示,這可能與飲食習慣中有較多鹽份及防腐劑有關,例如硝酸鹽,就常被用作保持肉質鮮味及減少變壞的防腐劑。但當「硝酸鹽」在口腔、胃部及大腸中轉化成「亞硝酸鹽」後,就會與胺結合,變成致癌物「亞硝胺」。再加上醃製食物中的額外鹽份,會損害胃壁膜,加速亞硝胺的吸收,有可能增加胃癌風險。
相反來說,很多當造的瓜果和蔬菜,較少有致癌物,多吃更可以攝取更多纖維,令腸道內不會留有宿便,減低患腸癌及其他癌症的風險。
李醫生又指出,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食物的調味也不可忽略。「癌症病人因治療關係, 往往影響了平日的飲食習慣,例如胃口會變差。另外,化療常見的副作用之中,疲勞、 噁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爛等都會進一步影響病人胃口,所以建議這期間不要吃得過度清淡,烹調時可濃味一些,多用香草、胡掓等調味,提升患者的食慾。」
撰文/圖片提供:謝志榮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