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 1980 年代政府對日後香港公共交通發展所發出的指引,和當時對巴士長度限制的放寬,英國的巴士製造商亦紛紛開發出車身更長,載客量更高的 12 米三軸雙層巴 士,以應付香港巴士市場的需要,其中英國利蘭車廠於 1982 年向九巴提供一架利蘭奧林比安 12 米巴士,是九 巴接收的第三款 12 米三軸雙層巴士。和當時英國其他車廠出品的 12 米三軸巴士類同,新車由同廠出品兩軸版本的奧林比安而來,由當時利蘭轄下的 Bristol 車廠製作, 配上由 Eastern Coach Works (ECW) 提供的三門車身,包括一扇上車前門同兩扇落車車門,以提高巴士乘客的上 落效率,亦是九巴首架使用三門規格的雙層巴士車款。
巴士下層設計有較多的企位空間,再加上上層使用 3+2 座位格局,令此車型擁有高達 160 多人的龐大載客量。
奧林比安初期使用 Leyland 原廠提供的 TL11 Turbo 引擎, 連接同廠出品的 Hydracyclic 5 前速自動波箱,但是後期為了統一零件同方便維修,於是同其他後輩睇齊,改用Gardner 6LXCT 引擎同 Voith DIWA D851 三前速自動波箱的動力配搭。
三軸版奧林比安巴士的特色是中軸設有同步輔助轉向 (俗稱「假四輪轉向」),將轉向中心由中軸與尾軸之間移後至尾軸,這一設計除了令巴士比其他同類產品有更佳的靈活性,更可同時減少巴士轉彎時車體所承受的彎折力及中軸輪胎的磨損,以保持車體強度及延長中軸輪胎的壽命,是當時九巴三款 12 米三軸雙層巴士較為突出的設計。
12 米奧林比安初期同其他三軸新巴士行走過海隧道線 112,亦有於 6 號線行走,後來大部份落籍沙田及九龍灣車廠。因為它的高載量同運作表現令九巴感到滿意,九 巴在 1983 至 1986 年間一共購入 162 架 Leyland Olympian 12 米三軸巴士 (3BL2 - 163),這批巴士依然使用下層設計 有較多的企位空間同上層使用 3+2 座位格局,車身方面保留三門上落規格,但就改由 Walter Alexander 提供車身組件,首部樣辦車,3BL1 是九巴車隊中獨一無二,使 用 ECW 車身的 Leyland Olympian 12 米三軸巴士。可惜其晚年因為底盤出現問題,最後在 1997 年提早退役。
撰文/圖片:Sam La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