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九巴首批一人控制巴士 丹拿CVG6型】


丹拿 CVG6 型除了維持半駕駛艙設計及使用 Wilson 先選式波箱外,其他東西都較丹拿 CVG5 型來得先進。這包括使用六汽缸的吉拿 6LW 型引擎,巴士長度亦由 27 呎(約 8 米)增至 30 呎(約 9.1 米),是當年英國本土的新標準。至於後期版的 CVG6 型巴士,除了採用馬力更大的吉拿 6LX 型引擎外,更採用同廠自家生產 Daimatic 的 4 前 1 後半自動變速箱,以減低車長的工作量。為了回應海外買家的要求,更發展出 34 呎長的 CVG6LX-34 型底盤(約 10.5 米)。


丹拿 CVG6 型巴士於 1950 年代後期投產,直至 1960 年代末期,英國政府推行「一人控制巴士模式」,並大力鼓勵及津貼英國的巴士公司購買適合作一人控制的巴士。如此一來,「半駕駛艙」式的前置引擎巴士並不適合作一人控制,於是在英國本土沒有了市場,於是丹拿索性關閉 CVG6 型前置引擎巴士的生產線。CVG6 型巴士於 1970 年代初宣佈停產。最後一輛 CVG6 型巴士於 1971 年 12 月 23 日出廠,並交付予香港的九巴。


【丹拿 E、F 型】


九巴於 1969 年計劃以 5 千萬擴充車隊至 465 輛,以增加 25%的載客量,再引入 50 輛 CVG6 型巴士。當中 30 輛是 CVG6LX-34 型,九巴稱為「丹拿 E 型」,車長都稱呼其為「長牛」,同時 30 輛巴士價值港幣 330 萬元;另外 20 輛巴士,是長度只有 30 呎的 CVG6LX-30 型,被稱為「丹拿 F 型」,相應地稱為「細牛」。


九巴於 1970 年再向丹拿購入 CVG6LX 型底盤,此批巴士採用一人售票服務。其中在 1972 年更一口氣訂購的 130 輛「丹拿 E 型」,用於海底隧道通車時的主力車隊。這 130 輛「丹拿 E 型」亦是最後一批出廠的丹拿 CVG6 型巴士。而這批巴士從服役當日開始,已被九巴安排作一人控制,因此這亦是九巴首批全新的一人控制巴士。


這批巴士與丹拿 D 型的主要分別如下:


•把樓梯移往車廂前方,車門亦改為前門及中門,是九巴首批有這項車廂改動的新巴士。新巴士都被安排作一人售票模式。


•前門比較闊,中門則比較窄,乘客因此需於中門登車、前門下車。


到了 70 年代,又被改為一人控制,完全淘汰售票服務。


1973 年九巴為旗下車隊制定車隊編號,全數丹拿 E、F 型獲編配車隊編號,丹拿 E 型的編號為 D351-D550,而丹拿 F 型的編號則為 D551-D665。


全數丹拿 E、F 型初期調派到九龍市區的路線行走。


1972 年 8 月海底隧道通車,將部份的丹拿 E、F 型調派到 101、102、103 線行走;踏入 70、80 年代,丹拿 E、 F 型被調派到不同地區行走。大部份丹拿 E 型與全數丹拿 F 型巴士於 1988 年退役,只有少量丹拿 E 型於 1990年被安排復出於平日行走 11D 線,最後在 1991 年 7 月 19 日全數退役。


丹拿 E 型全面退役後,有 7 輛被改裝成開篷巴士並改以非專利巴士繼續登記,分別髹上多個卡通人物的全車身廣告。九巴將這 7 部巴士合稱為「卡通巴士」,為「九巴鑽禧六十年」多項大型慶祝活動揭開序幕,包括在新世界中心舉行的「卡通巴士大匯演」,以及「公益慈善巴士城」,眾多巴士空群而出進駐維多利亞公園。


九巴曾先後原裝保留 2 部丹拿 E 型巴士,但其中一部已拆卸:


首部保留的為 D418 / AD7324,於 1991 年退役後獲得保留,但已於 1990 代中被拆卸以作為其他同款巴士之零件車。


另一部獲保留的為 D430 / AD7336,於 1991 年退役被改裝成巴士博士,以運載體積細小的聰明巴士;其後在 2013 年獲全面復修,重新裝回上層地台,更在海洋公園香港老大街展出,直至近年返回九巴作保育,作為車隊發展的見證。


圖中的 D430 是唯一一輛被九巴完整保存的丹拿 E 型,攝於 2020 年林村許願節。


撰文/圖片:Sam Lam

2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