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重視專業寧走遠路 -吳少祺校長】


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文大學學士及香港大學碩士,怎樣看都是醒目尖子。惟擁有這樣驕人學歷的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創校校長吳少祺,談起當年加入教育界的經過,故事的起點卻與一個「傻」字有關。


30 多年前的香港青年人,大學期間不流行安排間隔年, 畢業後也沒有申請到外地 working holiday 的「歌仔」 可唱,拿到證書後馬上找工作做是一般大學畢業生的目標。但吳少祺校長選上了另一條路。


「我的家境不算富裕,讀中文大學第三年開始教夜校幫補家計,」他解釋着,還以為是那群在職夜校學生,一邊吃着麵包一邊聽書的好學精神感動他加入教育界,但吳校長說起初沒有很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某一個夜晚遇上另一群年輕人。「從中文大學乘巴士到長沙灣的夜校,在車上遇到幾名乘客在交談,他們滿口粗言穢語。 看年紀該是中學生吧!我很擔心下一代,當下就決定成為一名教師。」


【自感未準備好執教鞭】


當年做教師也要擁有一紙教育文憑,完成 4 年大學課程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報讀部份時間制課程,一邊教書一邊進修。「但我決定報讀全日制教育文憑課程,那時是 1986 年,學位教師月薪約有 8000 元,有人問我為何這樣傻,我當時覺得情況如同說要當醫生,卻連替病人注射針藥都不會。」在大學修化學的吳校長說,他深信自己擁有學科方面的知識,但教學方法和青少年心理的訓練卻沒有。「個人認為裝備不足,可能不算是準備好去教學生。因此我決定花 1 年全時間修讀。」


【在港大上課擴闊視野】


別人眼中的「傻事」,卻為吳校長的教學生涯打下重要的根基。「全日制課程的時間較充裕,我有機會涉獵教學上不同的範疇,例如輔導學、課程設計、教育哲學、 教育心理學等,還有評鑑——我才知道原來設計一份考 卷並不簡單。當時有幾位教授對我影響很深,任教教育心理學、今已榮休的曾榮光教授是其中之一。」


1 年後,吳校長終於準備好執教鞕,沒想到另一個進修期又來了。「那時教育部門規定老師必須要有 5 年教學 經驗並具備教育文憑才擁有晉升資格,但教育文憑 5 年內有效,5 年後則要再進修才符合相關資格。」


職場路看來並不順風順水,但旁人眼中的「障礙物」卻擴闊了吳校長的視野。「我在中大畢業,那次在港大上課,當年港大較多外籍老師,他們的教學風格有點不同, 兩所大學的文化差異讓我萌生到港大讀碩士課程的想法。」他報讀的教育碩士課程,由 Paul Morris、程介明 等當時在教育界名字響噹噹的大師任教,吳校長說因而受到一定的啟發。


吳校長的教育路並非一片坦途,雖然沒有輕輕鬆鬆直上青雲,或許比不少人多走一點遠路、過程崎嶇一些,但他卻因而得到很多收穫。對他而言,遇到困難之後的一步,就是去找方法克服。「我常常問學生『克服』的英文是什麼? Overcome——即是有困難找上門(come), 就跳起來越過去(over)。」吳校長笑着說。






撰文:張行

攝影:李彤昕



35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