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誰是小班教學的受惠者?】


不少家長最近都在為即將入讀小一的子女籌備面試事宜。人多競爭自然大,學齡兒童數字下降可能是家長的喜訊,然而教育界要面對入學人數的起落則是頭痛課題。根據政府的數字,本港適齡入讀小學的兒童已由 3 年前的高峰回落,跌勢起碼延至 2027 年。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工作者近年積極討論應對方法,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則倡議趁機全面推行小班教學以提升教學質素,究竟小班教學除了人數少還有什麼特點?


筆者的父母退休前一直服務教育界,「縮班」這個詞從小就聽聞,之後又多了一個新詞「殺校」。嬰兒潮起潮落難以預測,根據政府數字,入讀小一人口在往後 6 年持續下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早前倡議凍結未來 3 年全港教師人數,一方面穩定教育生態,同時有系統地組織超額教師進行各類專項培訓,為人口回升時期重投教職崗位做準備。長遠而言,聯盟認為政府應改善班師比例,全面推行小班教學,以提升教學質素。


本港的學校從 2009/10 學年開始可實施小班教學,中小學可以由從前每班 30、40 人減少至約 25 人,但教育機構指「小班」不僅是指人數較少的班別,人數少了,校方就可以引入更多元化、更互動的教學法,革新教學策略。


【不同能力水平學生均有表現】


本港於 2004/05 學年展開為期 4 年的研究,教師採用了以下 4 種方法:個別及兩人小組持續提問、全班教授(以陳述為主)、全班教授(以提問為重點)、分組課堂活動監察 (較長時間與個別學生溝通)。


歐美先進國家及上海試行小班教學的經驗,說明這種模式有助提升學生學業水平及學生素養。有海外研究顯示小班教學對於缺乏家庭支援的學生早期的學校教育成效顯著。上述本港研究發現即使老師缺乏小班教學經驗, 也會自主地嘗試各種教學方法,配合學生的不同需要。 研究更指出不同能力水平學生在小班課堂上均有表現。


教育界認為這是一種革新的教學策略,有助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推動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能力。


【學習吃力卻喜歡老師】


來到這裏,筆者想起一位家長朋友梁太。她的兒子 Sam 是在本港推行小班教學之後入讀小一,開課不久,梁太即收到校方通知,懷疑 Sam 有特別學習需要。雖然認識 Sam 只有短短 1 個多月,老師們已經可以很清楚及仔細地描述 Sam 在課堂上的表現,最後 Sam 確診患上過度 活躍症。



梁太記得兒子讀小一之初不適應,經常做錯做漏功課,要在放學後留下來完成和改正,梁太去接兒子時,老師總會耐心跟她傾談,讓她了解 Sam 在課堂及校園生活上的情況。雖然 Sam 在學習上感到吃力,但他從來沒有表達不想上學的意欲,有幾次梁太問 Sam:「你喜歡老師 嗎?」他馬上由衷點頭。


早前梁太戴上口罩獨自逛街,有一位女士遙遙向她使勁揮手,原來是 Sam 小學的班主任,兒子畢業離校已 5 年, 小學班主任竟還可以單憑一雙眼睛把一名家長認出來並且熱情地打招呼!


梁太自問樣貌沒有特別出眾,也不是公眾人物,梁太特別之處或許是有一次因為擔心兒子在老師面前忍不住哭。小班教學好處多,不僅讓老師更專注於了解學生的特質和需要,更鞏固了家校關係,在父母感覺徬徨無助的時候,老師的聆聽和鼓勵就是最適時的良藥。


撰文:張行

圖片:Rodnae Productions (Pexels)

1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