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曾老師的課之前,先讀一讀她的故事。2017 年,她成功登上峰頂,回港後,曾老師獲邀回母校分享經歷,她當時回憶着升讀中學時不僅完全不懂英語,就連廣東話的咬字也不清楚的那段日子。多得老師的教導和照顧,她在學術和體育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曾燕紅此後立志成為老師,要將學校教她的、影響她的向學生傾囊相授。
【買米煮飯給學生吃】
當知道曾老師踏上講台之前怎樣在講台下接受教育,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她對於學生會那麼慷慨「傾囊」。每知道學生在經濟上有需要,她就會默默出手。學生沒有錢買書包呢,她會馬上去給他買一個;吃不飽的,她就送上飯餐甚至買米買叉燒給孩子煮「大鑊飯」。動不動掏出幾千元請學生吃自助餐的老師,某天要獻上的不僅是錢囊,更是自己的生命。
學生憶述那年開學的第一課,曾老師跟大家談到訂立目標的話題,並許下了攀登珠峰的承諾。曾老師很重視這個諾言,她坐而起行加入攀山隊接受訓練,4 年後迎來人生第一次登山之旅。
行動極為艱巨,第一次嘗試登山即遇上雪崩,被迫折返, 第二次更加驚險,先來一場地震再發生雪崩。可是,她並沒有被嚇退,堅拒「縮沙」的曾老師 3 年後再作嘗試, 終於成功登上珠峰,肩膊上從此多了一個銜頭——全港 首位登上珠峰的女性。
曾老師達成了目標之後,曾經這樣勉勵年輕人:「當你想做一件事,只要你肯去堅持,會跟夢想愈來愈近。」 曾老師的登山課要講的就是如何一步一步邁向成功?筆者認為任教生命教育的老師這份示範習作還有另一個重點。
【生命教育包含生死教育】
參照教育大學為本地教師而設的香港生命教育證書課程內容概要,除了生涯規劃、逆境及抗逆力等,生死教育 也包含其中。生命教育源自西方國家,早期主要用作傳授與死亡有關的知識。其後學科再朝着關懷生命方向進發,旨在助人尋求生存意義、正確地面對死亡。
2017 年,曾老師首度登頂後接受電台訪問,談到在路上遇見沒有氧氣配備的登山人士,有聽眾斥責她見死不救。曾老師極力為自己辯護的場面沒有出現,她只是無奈地表示自己無能為力:「不會游泳的人如何去拯溺?」 事實是,登山者很多時會在沿途遇上危險,或是自己受 傷,或是隊友受傷,在路上見到瀕臨死亡的人或死屍也絕對不是奇聞。早在首度登上珠峰前,她就親身經歷過 在生死邊緣的味道,受了重傷一度昏迷的她要接受治療 和休養好一段日子才康復過來。
老師搬到高山上的實戰課不設金光燦爛的獎牌和寶座, 這一次登頂,她坦言置身世界之巔無心欣賞壯麗風景, 只想馬上下山回家品嘗母親的愛心湯水。生命教育老師展現出來的不僅是為人生目標努力進發的堅毅刻苦,她 同時也示範了如何坦誠地面對生死、珍惜擁有氣息的每 一刻,並學習謙卑地與大自然共存。
撰文:張行
攝影:Viktor (picjumbo.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