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古代,有一種男與女都會使用的飾品,就是簪子。玉簪,其實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就已經出現。在古代,男(主要是書生及士大夫)與女皆留長髮,所以簪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簪子最初之名為「笄」,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 鬠笄是男女共用以安髻的,冠笄是男子用來固定冠冕的。古時女子插笄是長大成人的一種標誌,要舉行儀式,行「笄禮」。笄禮源於周代, 據《儀禮》等書記載,在此之前,女孩子們的髮式大多做成丫髻,還沒有插笄的必要。行過笄禮之後的女子,不僅要學着成年婦女的樣子,挽髻插笄,還要在髮髻上纏縛一根五彩纓 線,表示其身有所繫。從此以後,她的言行舉止都要嚴加檢點,在一般情況下,必須深居閨 房,不與外界接觸。一直到成親之日,方能由 她的丈夫把這根纓線解下,因為她已經成為婦 人,不再需要這種標誌了。凡是舉行過笄禮的女子,不論成婚與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 甚至連去世之後的喪事,也可按成人的規定辦理。
到了秦漢時期,笄升級成了簪,簪是由笄發展而來的,是用來綰髮的長針。簪子的種類繁 多,不帶流蘇的棍式頭飾,也可統稱為簪子。 通常婦女喜歡在髮髻上插珠玉、瑪瑙、珊瑚等 名貴材料製成的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
玉在古代一直備受推崇,因此,玉簪成為了女性最流行的髮飾之一,它不僅能盤頭髮,而且 能增添美感,襯托得女子嬌艷動人。此外,玉簪還可以用來作為男子送給心愛女子的禮物, 以此來表達愛意。玉器首飾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古代貴族女子喜用玉做的首飾來裝點自 己,更是襯得膚如美玉,溫潤動人。漢武帝之李夫人,曾取玉簪搔頭,自此玉簪又被叫作玉 搔頭。玉器首飾與古代女子生活息息相關。玉 梳背是唐代女性標誌性的裝飾玉器。頭插玉梳 在唐代十分流行。
選擇簪子時要根據人的身份地位來定。滿清入關前,努爾哈赤的福晉和諸貝勒的福晉、格格 們,使用製作髮飾的最好材料首選為東珠。兩百年後漸漸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從清代后妃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簪分兩種類型。一類是實用簪,多用於固定髮髻和頭型用 的。另一類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製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於髮髻梳理 後戴在明顯的位置上,有將簪戴在髮髻正中的,也有的斜插在髮髻的根部。
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寶為質地,製作工藝上亦十分講究,用一整塊翡翠、珊瑚水晶製出 簪頭和針梃連為一體的簪最為珍貴。北京故宮珍藏的白玉一筆壽字簪就是一塊純淨的羊脂白 玉製成的,簪梃即是壽字的最後一筆。
精美絕倫的玉器首飾,不僅襯托出了古代女子的風華,更體現着每個時代獨特的審美取向和 文化底蘊。現代社會已經極少用玉簪了,不過玉簪並不便宜,因為細長的玉料不能有裂有瑕 疵,也不是很好尋得,玉簪選料考究,上面的紋飾吉利又精美,雖然現今已沒有實用意義, 但作為傳世的一種吉利的象徵,也是非常美好的祝福吧。
撰文:余儀
圖片:故宮博物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