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名為《群仙會》之石雕,為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懋介(石卿)先生雕刻的烏鴉皮田黃石作品。此擺件重 2600g,硬度 2.5,密度 2.6g/cm3,自然色澤,隱晶性結構。石卿作品具有文人氣,創意不同流俗。他的作品是在世名家之中最貴的,石卿的作品都是自己親手刻, 產量很有限,各個高檔店家會有幾件石卿作品「鎮場」, 但不會是營銷的主力。觀賞此烏鴉皮田黃石珍品《群仙 會》,令人不由得讚歎石卿精妙的構圖和嫻熟的刀法, 還有他對田黃石天然肌理的運用;充份利用自然的色彩和質感,為畫面添上了清雅雋永的氣息,充滿大家風範。
烏鴉皮田黃石,又名黑皮田,外表附有微透明、黑色石皮。上、中、下三阪。單層的烏鴉皮燈下能透,肌質易於鑑識,若烏鴉皮內再有一、二層黃皮或白皮,含多層石皮的田石,皮質細膩、無雜色、無砂斑,則多見其裹色質俱佳,尤如凍石,便屬難得之材。
壽山石是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為田坑、山坑、水坑、原生礦、次生礦。烏鴉皮田黃石屬於壽山石 (Shoushan Stone),產量甚少,早在南朝的墓葬群中已發現用壽山石雕刻的石豬,距今已有 1500 餘年。歷經唐宋朝,雕刻藝術漸漸成形,作品以人物及動物石俑為主。 元明朝開始與起用葉臘石製印,壽山石成為印石材料的一個重要品種,同時壽山石的雕刻藝術也隨着產生並逐步發展。直至清朝初年楊玉璿、周彬等雕刻名家出現, 促使東門、西門兩個流派逐漸形成,作品備受收藏家青睞。
壽山石需要每 3 至 6 個月時間,用過濾後的鹽水浸養或者擦拭。田黃石是田坑的簡稱。在地質學上稱為「沖積型砂礦」外觀特徵:質地溫潤可愛,微透明或半透明, 石肌裡隱隱可現蘿蔔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 淡,石表有時裹黃色、白色、灰黑色或黑色的(鳥鴉皮) 石皮,《群仙會》用的石材就是(鳥鴉皮)石皮。
壽山石重在「三看」,壽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說。三看是一看「因材施藝」是 否恰當。壽山石雕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在鑑賞和選購 壽山石雕作品時要看雕刻藝人在「因材施藝」方面的獨
到功力。看看是否充份利用石質、石形、石色、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與造型,而不是牽強附會;二看技法是 否合理。壽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極為簡練的技法,發展為現代精細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圓雕等。一件壽山石雕精品往往綜合應用各種傳統技法。三看刀法是否充份。
壽山石雕的技法,是通過運刀的刀法來體現的。壽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簡練的,渾厚的,有秀淩的,有樸茂的。如薄意雕刻,花鳥雕刻,多用秀淩的刀法;如人物圓雕、古獸印鈕等雕刻則多用樸茂的刀法,收藏家、鑒賞家拿在手上「把玩」卻不刺手才算成功。成功的作品,一定要表達到作者的藝術修養、雕刻技藝和實踐經驗,美的表現是和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壽山石雕藝術之價值正是如此。
撰文:余儀
協力:李彤昕
圖片提供:鄧銘泰
תגוב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