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羅家塾的全面復修工程於 1998 年 11 月 3 日正式動工。 上樑儀式在中國傳統建築修葺工程中是重要環節,儀 式在 1999 年 6 月 3 日舉行,村中父老皆有出席。
敬羅家塾修葺前,天面有多處裂縫,所有木樑均被白 蟻蛀蝕,牆壁因長期潮濕而變得十分殘破。除修葺破 舊部份外,復修工程中另一重要工作是將現代建築物 料小心拆除,例如鑿去鼓台上的上海式批盪,改以花 崗石鋪築,但必須保留鼓台原有的紅粉石;以傳統木 製蝦公樑及檐口板,更換正面的三合土蝦公樑和檐口 板;拆除正面的鐵窗,以青磚修補牆身;以及拆卸天 井兩側廂房的三合土屋頂,改為傳統的金字瓦頂等。 古物古蹟辦事處亦探納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的 意見,拆除中進兩旁後加的閣樓,又為擋中重新加裝 屏門及花架。
修復工程復原了祠堂的清代樣式,同時亦保留 1930 年 代較為精緻的部份,以供緬懷。其中天井兩側的女兒 牆是 1932 年維修時加上的,由於手工精湛,在是次復 修工程中,修復人員小心把它們拆下,加以修葺後鑲 嵌在兩旁廂房的青磚牆上,以見證祠堂修葺歷史及供遊人欣賞。
至於祠堂的古物及裝飾,則盡量把它們修葺及清洗, 以保持原貎,例如祠堂正面的壁畫、神龕、木刻、牌 匾等,都由不同的專家修復。家塾的歷史文物中以神 龕最為突出,它是鄧族於 1932 年重修祠堂時於廣州訂 製的。神龕雕工精細,保存良好。古物古蹟辦事處邀 請了英國的修復專家來港,為神龕進行修復工作。除 進行全面的清潔外,還修補破損的部份,復原木刻的 色彩和重鋪金箔,使神龕回復昔日光彩。其他歷史文 物如匾額、神主牌和木對聯等,亦一一仔細修復。
2001 年,敬羅家塾的重修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異項目獎。評審團認為該工 程既能顯示優秀的建築技術,亦使歷史建築於修復後 重現其社會功能。修復工程在獲得社區參與及適當的 文物修復規劃下進行,在回復這座歷史建築原貎的同 時,亦保留部份於 1930 年代加建的現代建築元素。
敬羅家塾復修後重現昔日光彩
大戶人家的客廳擺設重現在家塾內
昔日鄉民所用雞公碗(舊工)放置在家塾之內
撰文/攝影:余笑儀
圖片提供:鄧銘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