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三村東園學校於 1967 年 7 月舉行畢業典禮及新避雨亭落成典禮,恭請大埔副理民官韋能信親臨剪綵及授憑頒獎,建避雨亭的目的是當下午班學生抵達學校之後,而上午班學生還未放學之時,作為避風避雨避烈日之用。
在建造華龍避雨亭期間,英兵派岀第 29 隊運輸中隊,用 30 隻騾仔分 5 組,每天兩次協助運輸,將英坭、木料、鐵枝、石屎等建築材料運往沙螺洞。騾兵隊從鳳園岀發,沿着山徑用騾將建築物料分批搬運登山,每程需時約 50 分鐘。
沙螺洞於 1997 年被政府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這裏有記錄的蜻蜓和豆娘最少 72 種,蝴蝶最少有 84 種,雀鳥最少有 106 種,還有一種香港獨有的蜻蜓——伊中偽蜻以及一種香港特有的淡水魚——香港鬥魚,另有一種瀕危動物——金錢龜。
2004 年政府列出沙螺洞為全港第 2 位最具保育價值的地點,排名僅次於米埔濕地。沙螺洞是蜻蜓和豆娘理想的棲息地及繁殖地。
位處山區偏僻的沙螺洞,在 70 年代尾,80 年代初被海外及香港大財團發展商選中,計劃將沙螺洞所有村屋,田園土地,松山竹嶺悉數收購,以作發展之用。發展商計劃在沙螺洞發展高爾夫球場,鄉村俱樂部及高級住宅區。根據發展商計劃建議,張屋村,李屋村現有的鄉村屋宇需要清拆,發展商則在發展區範圍內提供 160 幅土地,讓村民申請興建小型鄉村屋宇。
地政署於 1984 年表示,根據現行小型鄉村屋宇條例與政策,如村落岀售其土地,則不能冀望日後政府撥岀土地,以供小型屋宇批地,村民若出售其祖先土地,亦即表示此村不再是 1898 年前村落,即村民已失去其原居民身份地位。
90 年代,大埔鄉村委員會原則上支持沙螺洞發展計劃,認為對村民有利,對旅遊人士有利,並支持政府批地。但發展計劃卻因為 6 個環保團體,包括地球之友、長春社等激烈反對而告吹。
據報章傳媒所整理的沙螺洞收地發展歷程大略如下:
1979 年沙羅洞發展有限公司向村民收購農地。
1982 年發展商宣佈在沙螺洞興建低密度住宅、新界小型屋宇(丁屋)及高爾夫球場,但其後被環保團體司法覆核煞停。
2001 年發展商的大計再次闖關觸礁,城市規劃委員會否決興建 120 間村屋的申請。
2004 年政府於推出的「新自然保育政策」,其中一份建議在沙螺洞興建日式骨灰龕堂的申請獲得推薦。
2015 年沙螺洞張屋附近的植被被剷走並抽乾濕地,面積有達 12 人足球場大,一片荒蕪。
2016 年沙螺洞油菜花田盛開,由於用地涉及「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規劃署多次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要求中止違例挖土工程。
2017 年行政會議同意向沙羅洞發展有限公司批出大埔船灣的已修復堆填區的一幅土地,以換取發展公司交還沙螺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所屬私人土地。
2022 年政府與「沙羅洞發展有限公司」就沙螺洞非原址換地條款達成協議,政府藉着向發展公司批出大埔船灣的已修復堆填區內一幅可用以興建私營高爾夫球場的土地,換取發展公司向政府交還其擁有的沙螺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自此沙螺洞擾攘 40 年的生態與土地發展,終於塵埃落定,政府會以修復荒廢農地、提高次生林地的價值、維持生物多樣性及加強公眾教育作為目標,並會在保育敏感生境和豐富遊人體驗之間取得恰當平衡,讓該處珍貴的生態環境得以可持續發展。位列全港最具保育價值第二位的沙螺洞生態,可以復得返自然。
大埔社區小故事
撰文:Ping Wo Chu
相片提供:大埔老照片朱森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