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敬羅家塾(上)大埔頭村鄧族宗祠及家塾】




敬羅家塾位於大埔大埔頭村,是該村鄧族的宗祠及家 塾。新界鄧族祖籍江西,後還居錦田,再分支到龍躍 頭、廈村、大埔及屏山等地。鄧元亮房一支於 13 世紀 時遷居至大埔頭,建立水圍村。水圍村四角均建有炮 樓,圍內村屋排列井然。20 世紀初,因興建九廣鐵路, 水圍村被分割為水圍及大埔頭兩村。大埔頭村曾築有一 座 3 層高的更樓,作為守衞之用,但於 1980 年代拆卸。


敬羅家塾確實的建造年份已無從稽考,但據村民相傳, 它是在明朝(1368-1644 年)時由第十三代鄧氏族人玄 雲、梅溪、念峰所建,以紀念第十代先祖敬羅公。敬羅 公更獲尊稱為大埔頭鄧族流光堂第一代先祖。


敬羅家塾原作書室之用,就讀子弟一度多達 40 人,以 傳統「卜卜齋」形式教學。敬羅家塾的左邊閣樓曾用作 老師及未婚子弟宿舍。除作教學用途外,書塾亦是族人 聚會和舉行傳統節慶活動的地方。家塾也曾作啟智學校 校舍,隨着該校於 1953 年遷出,家塾復作祠堂用途。


敬羅家塾是中國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裝飾典雅樸 實。正脊及牆頭飾有幾何圖案的灰塑,而屋內的檐口板 則以花草圖案為點綴。門前建有兩個鼓台,鼓台上各有 兩枝花崗岩石柱承托屋頂。書塾中進正廳有一座雕刻精 緻的神龕,於 1932 年特地從廣州訂製,分 6 層安放神 主,供奉的先祖由元亮公至敬羅公。


家塾正門石額「敬羅家塾」四字乃著名書法家鄧爾雅先 生(1884-1954 年)的手筆。鄧先生的父親鄧蓉鏡是東 莞鄧氏後人,於清朝同治 10 年(1871 年)考獲「翰林 院庶吉士」。刻有其功名的牌匾,現仍懸掛在錦田清樂 鄧公祠和永隆圍的門樓上。


敬羅家塾於 1998 年 8 月 21 日列為法定古蹟。全面修復 工程於 1998 年底展開,2001 年 1 月竣工。工程由香港 政府資助,並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建築署監督。


在敬羅家塾復修前,古物古蹟辦事處邀得廣東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在 1998 年 9 月來港為建築物進行現狀詳細測 繪,並為修復工程提供寶貴意見。


敬羅家塾上一次重修在 1932 年進行,當時使用大量現 代建築物料,例如三合土和鋼鐵。經過詳細研究及與村 民磋商後,古物古蹟辦事處把敬羅家塾回復至清代建築 樣式,並聘請何樂文博士擔任工程顧問。


這次工程除了修葺祠堂外,還將建築物的現代物料拆 除,復修至清代的建築風格,並進行改善工程,例如裝 置電源和射燈以便村民在晚間舉行活動,改善廚房設備 及重鋪前院空地等。



敬羅家塾現貌

敬羅家塾流光堂現貌

1978 年的敬羅家塾

「敬羅家塾」石額,乃著名書法家鄧爾雅的墨寶。

家塾大們前上馬石


撰文/攝影:余笑儀

圖片提供:鄧銘泰

6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