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援助農民 修橋鋪路 嘉道理農業輔助會與嘉道理農場】


新界是一個農業社會,40、50 年代仍然採用傳統農耕方法,故勞力多而生產量不大,農業經濟停滯不前。


賀理士和羅蘭士嘉道理兄弟,於 1951 年 9 月創設嘉道理農業輔助會(英文簡稱 KAAA),與政府漁農處分别推動農業改進和援助農民。供應工具與資金,並指導生產技術,令農產品收成增加,從而生活得到改善。


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由立法局議員賀理士和羅蘭士嘉道理兄弟,及香港農業監督及畜牧官胡禮三人組成。於大埔林村白牛石山頭逐漸開墾成嘉道理農場,並設立試驗推廣農場,進行培育農畜優良品種,免費送贈農民種植及飼養,設立嘉道理農業輔助貸款基金,免息免保貸款予農民。


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是由嘉道理兄弟岀錢,政府人員岀力的官民合作機構。其補助農民計劃,由漁農處人員調查後提供意見,特點是長期性及建設性,而非一次過的賑濟,使受助者保存自尊心,並激發其獨立奮鬥精神;斟酌受助者情況,給予借款或物品,並鼓勵改良品種及種植方法,使其逐步成為現代化農民。


由於請求貸款的農民太多,嘉道理農業輔助會難於管理,嘉道理兄弟與政府磋商,政府在 1955 年 7 月頒佈嘉道理農業貸款基金條例,對基金的設立與管理,制訂了明確的條例。


農業貸款基金是由嘉道理兄弟與政府聯同供應,但由政府負責收回已借岀的貸款。 十多年間貸款基金借岀款項達 50,000 宗,至 70 年代不能收回的貸款只佔千份之四, 當中還包括了借款人患病或已去世。


50 年代初,嘉道理農業輔助會主要推廣是養豬計劃,設立優良畜種模範農場,成立的養豬場有十多處,包括有大埔水圍豬場、南華莆豬場、粉嶺豬場等等。


1953 年農業輔助會贈送多部抽水機予農民,使他們能由淺水河流抽水灌溉稻田,抽水機為 6 匹馬力的柴油發動機。為配合農林處管理政策,1954 年嘉道理農業輔助會鼓勵農民採用人工肥料,天然肥料被淘汰,農田糞池也逐漸消失。


1956 年農業輔助會發放打禾機 100 部及噴霧器 300 部, 分贈新界農民,大埔區農民當然受惠不少。此外,還助建雞屋、豬場、贈送雞花與豬苖,撥助英泥與鋼筋,興建行人路及橋樑,開發水井,開闢果園等等。1956 年從 新加坡空運 5 萬株菠蘿樹苖,藉以推行鄉村果園計劃。


60 年代,嘉道理農場試種蘋果成功,並從澳洲大量引入蘋果樹苖,廣植嘉道理農場內,蘋果樹的基本肥料為馬糞,香港賽馬盛行,馬糞來源不缺。


1961 年,農業輔助會以大批豬隻,分贈新界鄉村無依農民寡婦,每人獲贈豬花 4 隻,200 餘人受惠。


猶太教世界聯會於 1959 年頒發所羅門施達奬給予羅蘭士和賀理士嘉道理兄弟,以獎勵他們人道的服務 。為感謝嘉道理兄弟對新界農民的貢獻,新界鄉議局於 1977 年在大埔船灣大尾篤燒烤場興建了一座嘉道理紀念亭。


根據統計,自 1952 年至 1976 年嘉道理農場援助農民, 有 1,200 條鄉村 30,000 人受惠。援助物品計有 : 房屋 4,500 間,豬屋 14,000 間,雞屋 1,000 間,牛隻 3,400 頭,豬苖 50,000 頭,雞花 1,000,000 隻,鴨 100,000 隻,鵝 5,000 隻。 修築道路長達 200 哩,建造橋樑 250 座。


回顧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建設工作始於 1956 年,農場內包括家畜、家禽、蔬菜、果園部等 。道路及水塘則分期建設,通往山頂的道路於 1967 年完成, 植物花園則於 1970 年開始建築,農場面積達 300 餘英畝。


隨着香港的農業日漸式微,於 1995 年 1 月立法局通過「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公司條例」,嘉道理農場正式成為非 牟利機構,把重點轉移至自然保護及教育方面。




大埔社區小故事

撰文:Ping Wo Chu 相片提供:大埔老照片 朱森

4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