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提升軟實力! 航天夢的啟發】

已更新:2021年7月14日


2003 年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入太空;2008 年神舟七號飛船將 3 名航天員帶入太空……為了達成航天夢,國家除了發展載人航天項目,多年來亦向着衛星導航工程進發。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由啟動至完成共花了接近 30 年時間。去年 7 月,系 統即宣布正式開通。上月北斗導航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衞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隨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訪港,曾走進校園與學生見面,談到國家航天過程中的點滴及困難。


【航天員的身心質素】


有一段歷史相信不少中國人都深刻記住了。當年中歐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國家準備與歐盟合作發展衞星導航計劃,可是最後卻未能成事。國家在這項目上受挫卻未有停步,反之決定獨立自主發展北斗導航衞星系統,當天參加講座的同學表示對航天人員深感敬佩。


真的,航天工作真的不易為,楊利偉多年前就曾談及教人難以想像的訓練過程。先說體能方面,航天員為了適應太空的特殊環境,提高對各種負荷的耐受性,要接受比自身重力高達 9 倍的極重載荷訓練,「臉會變形、眼淚也出來。」心靈方面,5 年的訓練過程中,一個星期只有周六周日可以回家,從沒耽誤過一堂課的楊利偉說: 「孩子上 3 年幼兒園,我一次也沒接送過,孩子的班主 任也從未見過。」


【未來社會需要的軟實力】


航天員必須具備各種能力,克苦、忍耐之外還有什麼? 當天謝軍聞得有參加講座的同學表示將來希望朝着航天的路進發,就勉勵學生們在三方面裝備自己。「北斗航天事業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功。」他說,今天國家的航天成績凝結了每代航天人的心血。因此航天人要萬眾一心團結起來互相幫忙化解問題。


第二項工夫是「具備良好的心理質素,在批評中學習成 長」。他形容國家航天的成功包含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本色,航天「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既然如此,要到達目的地就必須勇於面對困難險阻與個人的過錯,在 當中檢視、改良、學習和前進。


第三項工夫是「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航天工程艱巨, 必須不斷有人才出擔任漫漫長路的接棒手,國家一直致力培育航天專才,2017 年成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提供了多個專業方向的學科訓練精英。


「北斗」航天工程以北斗七星命名,含有確定方向的意思。其實航天人員要具備的能力,對於有其他界別職志的年輕人同樣具有導航的意義。近年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在未來社會十分重要的軟實力,當中包括相信努力學習可增進能力的「成長心態」與勇於面對風浪和批評的「抗挫力」。不斷進行檢視、改良、學習和前進,這種航天員的精神態度有助我們的下一代向着他們的夢想出發漂亮起航。


撰文:張行

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