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大埔被遺忘的歷史二三事】


一塊失傳的大埔示諭石碑圖片,帶出了一個孝子祠的故事。


大埔示諭在光緖 18 年(1892 年)立於大埔舊墟鄧孝子祠內。其中碑文內容中有:「欽加同知銜,署理新安縣事,候補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鄧,為出不曉諭事,現據職監鄧履中等呈稱,伊祖於萬曆年間,在大埔建立孝子鄧師孟祠。至康熙 11 年,伊祖鄧祥與鄧天章懇承大埔稅地、復在孝子祠側立墟、起舖招賈營生,將該墟出息為孝子糧祀之用。」


香港 20 年代的報章,有刊登作者名為梧桐山樵的文章,記述在大埔舊墟所見所聞:孝子亭坐落孝子祠旁邊,是龍躍頭鄧族所建,久經風雨,不復當年壯麗。但建在土坡之上,頗佔形勝,前臨吐露港,後枕碗窰峯巒。田塍環繞,草綠秧青,別具一宜人風景,一匾搖搖懸亭簷際,上書鄧公孝子祠五字,因祠內向,故匾懸亭外。


最後作者「乃就亭柱題俚句,誌風景兼表庸行焉。」詩句如下:


黄梅微雨過,草木如新浴。小市出太和,晴波鴨頭綠。

長橋卧虹板,蕩平輾車轂。遵道入舊墟,一亭臨徑曲。

古地繞勝概,風景圖畫縮。海面波如鏡,山容黛展玉。

幽禽隔林啼,佳卉遙岸馥。習習涼風至,披襟快予欲。

牧牛有老叟,入座避日酷。簷匾題孝子,顧之神肅穆。

愴言感庸行,往事為三復。緹縈有其志,邑考罹其毒。

豈無強壯男,傷哉情索寞。身非生我親,恩念將我躹。

慷慨獨捐生,椿庭出犴獄。疾風知勁草,報之事從速。

祠宇薦馨香,留此光邦族。叟言我所悲,我懷叟隔膜。

題詩向前楹,長歌聊當哭。螟蛉今有子,無負蜾蠃育。

寄語堂上人,漫云毛裡屬。須知言報恩,臨難始明燭。


據 20 年代末的香港報章,蘭谷居士有一篇文章記載大埔有閱書樓。內容說到大埔閱書樓原本設在新街巿,後來搬到崇德街崇德學校隔隣的鄉議局:「檢視櫥中多為古籍,除史鑑外,有皇清經解一部,再進檢其二三櫥,小說而外,泰半為詩集詩話。後來閱書樓搬遷,叩其移樓之故,則曰此不盡知。言次手指其地,蓋即車站向後近一排數樓也。因尋途至其地,拾級登樓,有李姓者出而


招待,彼此通問畢,予等具道來意,李曰此不過初具圖書館雛形,何足當一盼,因引予等往鄰座,有數高櫥,庋置卷籍,正中一長方几,堆滿各報紙,四周設單椅,備來閱者分座,位置殊井井。各就長方几坐,徐問曰,細檢各書,為數不多,何故不多置,李以款絀對。歸而記之,以見該書樓雖未稱完備,以視其他付諸缺如者,固勝一籌矣,安得以規模粗具貌之哉。」


快樂亭是大埔一座歷史悠久的地標,現今尚存在大埔公路三渡坑巴士站傍。快樂亭是 1923 年何萼樓所捐建的,目的是方便行人休息和遮風避雨。


然在 1929 年報章,蘭谷居士的快樂亭風景一文有記載如下:


「民國紀元後,有善士何君萼樓,憫新界各鄉民,當烈日暴雨時,無地稍憩以避其苦,因就大埔建二亭,一居林村對面,近馬路處,一居近海,二亭皆以快樂名,而風景以近海較勝,蓋林村對面一亭,雖澗水琴鳴,山花錦砌,但前臨馬路,囂塵甚襍,後行火車,轔轔之聲,不時震動耳底,難語清幽,惟近海一亭,不與村落毗連,卻避人家錯雜,曠然特立於海濱,前對馬鞍山,後倚平天嶺,沱羅港海水,如鏡湖一曲,環繞當前,左為羊洲,標其勝於煙波深處,右屬沙田,呈其秀於雲樹叢中。」


最後以文章中的一段詩句,以紀念大埔墟內消失的另一座快樂亭。


澗草林花野鳥聲,半灣流水石橋平。

漁歌樵唱斜陽晚,小坐悠然暢逸情。



大埔社區小故事

撰文:Ping Wo Chu

相片提供:大埔老照片朱森

10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