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是現時玉石市場上成交量最穩定的一種玉石。擁有 2 千多 年的玉石文化,由 2 千多年前戰漢時期流通到現今,和田玉玉質 細膩、油性高和變化大,所以得到不少資深玉友追捧喜愛。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於崑崙山被稱為「崑山之 玉」,以後又因位於「于闐國」境內而被稱為「于闐玉」。直到 清光緒 9 年(1883 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才被正式命名為「和 田玉」。
和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餘三為陝西藍田玉、遼寧岫 玉和河南獨山玉。)傳統狹義範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 石,以和田「籽料」為代表聞名於世;和田玉屬鎂質大理岩與中 酸性岩漿岩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變質岩,內含透閃石、角閃石、陽 起石等多礦物集合體,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矽酸鹽,化學式為 Ca2(Mg,Fe2+)5[Si8O22](OH)2,密度為 2.95—3.17,摩氏硬度在 6.0— 6.5 之間。
和田玉中與眾不同的極品「和田籽料」,出產於新疆玉龍喀什河 的源頭,出山流水的冰山腳下 270 公里的河床中,而和田籽料原 石只有在下游最後 70 公里位置有所發現,出產量極少。和田籽料 優勝之處在於溫潤細膩,顏色豐富,皮色多姿,形態圓滑,體態 多種。因為皮色籽料的形成年代更為久遠,一些名貴的品種如棗 紅皮、油煙皮、秋梨皮、黃皮、灑金皮、三色虎皮等等,均出自 皮色籽料。現時喀什河已找不到皮色籽料原石多年,購買者要非 常謹慎,以免買到仿品。廣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中國把 透閃石成份佔 98% 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都在國標範圍內。
和田玉中其中一名品,是珍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西漢國寶級文 物「皇后之璽」。
「皇后之璽」是一塊用新疆和田羊脂玉雕刻的印章。印章高 2 厘 米,邊長 2.8 厘米,重 33 克,上部雕刻一隻螭虎,底部刻有「皇 后之璽」四個篆體字。1968 年 9 月,由 13 歲的少年孔忠良在咸陽 的某處渠邊發現,後上交陝西省博物館(今西安碑林博物館)現 陳列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因它的出土地點距漢高祖和皇后呂雉合 葬墓東側有 1 千米,由此推測它很可能是呂后生前所用的印章。 「皇后之璽」是迄今發現唯一的漢代皇后玉璽,對研究秦漢帝后 璽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2013 年 8 月 19 日,「皇后之璽」列入 國家文物局發布的一级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在歷代中華文化史上,玉石也象徵着品格、權威,是人們極致的 道德追求。足以證明在歷代的中華史上,從新石器時代的先民起 已懂得感受玉石的魅力。和田玉自古就是帝王、將相與貴族不可 缺少的一部份,和田玉之極品又以籽料為首選,歷代多位皇帝皆 與玉石擺件結下不解之緣,他們尤以選擇產量極少的和田玉為主 要。歷史上從周代祭天的禮器,秦國的傳國玉璽,明代的子岡牌 等都是採用和田玉製成。中國歷史上有三位皇帝特別癡迷於和田 玉,秦始皇、宋高宗和乾隆皇帝更是玩玉界的老師兄,其中乾隆 皇帝更被稱為「玉癡皇帝」,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徽寶「中國 印」,也是採用新疆和田玉作為材料。因此,也造就了和田玉在 玉石文化中不可取替的地位。
皇后之璽是一塊用新疆和田羊脂玉雕刻的印章。現陳列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皇后之璽底部雕上之篆體字
撰文:歐陽偉傑博士
圖片:陝西歷史博物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