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啟智」讓幼童看見世界原貌】


白色的水泥牆上,一邊掛 上古舊沉實的黑色中文字 「啟智學校」,另一邊則 是自由跳脫的橙色英文字 「Mulberry Tree」。這是 大埔頭及水圍青少年中心 的幼兒組校舍門前,展現 出來的是兩代教育推手的 相同育人理念。


要說的是一所學校的故事。民國初年,大埔頭鄉紳希望 村民子女知書識字,遂開辦啟智學校。起初,選址於大 埔頭村敬羅家塾作為學堂推展小學教育。上世紀 50 年 代,鄉紳鄧勳臣捐款並在當時的教育署補助下,啟智學 校於村內蓋建了新校舍,高峰期的啟智學校有 500 名學 生,不僅鄧氏孩子,附近一帶的農家子女也可以入讀。 後來學生人數漸減,啟智學校於 2006 年停辦,校舍成為 了大埔頭及水圍青少年中心。


【校舍散發古樸鄉土味】


不要以為這就是啟智學校教學使命的終點,4 年前辦早 期教育的 Mulberry Tree 進駐,它再度回到教學的崗位 上。Mulberry Tree 由幼兒教育工作者李偉珊創辦及擔任 校長,她希望保留啟智學校的名字,加上 Mulberry Tree 沒有中文名,就想到以「啟智」來命名。


Mulberry Tree 在啟智的校舍以啟智的名字辦學並不是巧 合,這個大埔頭及水圍青少年中心的幼兒組,在教學理 念上也與「啟智」的意思一脈相通。那天到訪,李校長 站在白色水泥牆的大門前迎接,然後把筆者領到校園的 每個角落逐一介紹。


「我們的課室和戶外都是有空間感,因為孩子要跑跳, 這裏有大課室和很多戶外空間。」校舍的戶外地區設有 沙池和繩網,這些都不是一般幼稚園的設施,但最教人驚喜的是散落各處一件一件的木器。木造的搖搖船、水 桶、木枱與引水道,實而不華的造型散發着濃濃的古樸 鄉土味。


「學校採用了蒙特梭利和端吉歐教學法,而國際課程都 主張以人為本,讓孩子動手做事情,因此課室與主流學 校不同,放置了很多教具,小朋友會透過活動理解資訊, 發展小手肌及手眼的協調。」


【創造是啟蒙、啟智、啟發的過程】


讓孩子動手工作還與 Mulberry Tree 另一個重要理念有 關,就是讓學生認識原生態。「我記得曾經問過小朋友 蘋果是什麼顏色,有一些孩子答是白色的,有些甚至會 說蘋果是三角形的,因為父母每次都削了皮切了片才讓 他們吃。這些答案讓我們醒悟該讓孩子看見世界的本 貌。他們要認識之後才可以進而了解它和體驗它。」


李校長說,為此學校的前院栽種了很多果樹,配合一個 名為「從農場到餐桌」的企劃。當農作物收成時,孩子 就知道原來食物是種出來的。校園的鄉土氣息還有一個 來源——窰。「雖然我們推行國際課程,但融合當地文 化很重要,讓居住在香港的學生認識當地文化,這樣才 是全人教育。」校長說,師生有時會利用窰來進行烹煮, 「當孩子們享用自己種出來及親自烹製的食物,目睹從 無都有,就會透過這個創造過程着啟蒙、啟智、啟發。」


都說,百年前的啟智學校儘管面對遷移和時代的更替, 當年創辦人辦學的初衷仍然牢牢地埋在校園的土壤裏, 讓未來社會的主人在此茁壯成長。



大埔頭鄉紳鄧勳臣為啟智學校的創辦人

着重培養溝通力、理解力、表達力的 Mulberry Tree 在古樸的校舍邁入第四 年。

學校的學生由 1 歲到 6 歲,李校長 說年紀小的學生不會聽課,卻可以 透過肢體訓練發展他們的體能。


撰文:張行

攝影:李彤昕

鄧勳臣圖片:鄧銘泰提供

89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