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50 年代興建 橫貫新界東西林錦公路】


1949 年政府公布,於林村鄉興建一條公路,通往錦田直 達元朗 ,途經 16 條圍村,全長 12 哩。建造新公路原因 在發展及改善新界林村鄉及錦田鄉十多條圍村的農務事 業; 在大埔公路交通配合下,可發展更完善的運輸網络 。新公路完成後將會大大改善新界東西方向交通,由大 埔通往元朗,將不需繞過粉嶺及落馬洲,有助大埔元朗 屏山錦田地區連接呼應,將新界東西方向直接貫通,改 善經濟 。


新公路全長 12 哩,行車路面闊 9 呎,需要建築多座橋 樑跨越林村河,新路東起大埔公路圍頭村,經較寮下、 坑下莆、放馬莆、鍾屋村、新村、新塘、坪朗、麻布尾、 寨乪等。以上皆為林村鄉圍村,屬於林村段 。

1949 年中,新公路測量完成,收地及補償農民亦已妥善 安排,政府亦體恤農民意願,等待秋收後才正式施工, 將農民損失減到最低 。

新公路命名為林錦公路,顧名思義是連接林村與錦田的 公路,建築費用耗資 200 餘萬,林錦公路路基已經建築 完竣,亦加緊鋪設三合土路面,希望趕得及在 1950 年 中通車 。

橫貫新界東西部的林錦公路,於 1950 年尾工程大致完 成,但仍未正式開放通車 ,只暫准軍部及警方車輛使 用,其他車輛使用,需要先往警署申請通行證。林錦公 路在 1952 年 3 月正式向公眾開放,使用車輛亦無需申 請通行證 。林錦公路開放後,林村鄉各村,大埔公路沿 線村落水圍、梅樹坑、圍頭等村,聯合致函九龍巴士公 司,要求巴士行走公路及設置巴士站,造福鄉梓,服務村民 。巴士公司對各村民的要求作出回應,並透露由於 林錦公路過於狹窄,大部份路面不能雙缐行車 ,需要開 闢 6 個避車處 ,始能通車 。避車處工程由公務局負責, 但建造需時,只能希望於 1953 年完成後,投入巴士服 務。

九龍巴士公司於 1953 年中安排 23 號巴士線行走大埔至 元朗,大埔總站設在大埔墟三角地榕樹頭。平時乘客只 是林村沿線鄉民,但每至假日則遊客眾多,一片熱鬧 。

由於地勢落差關係,興建林錦公路 ( 林村段 ) 之時,需 要在圍頭村附近修築一條又短又斜的坡道,以接連大埔 公路 ,並要建築兩座行車橋,一條在圍頭村與較寮下之 間 。這座橋沒有正式名稱,由於是新建橫跨林村河進入 林村的公路橋,村人多叫新橋 。另一座橋則建築在林 村河上游石盤河段麻布尾村。橋前巴士站亦名為石盤河 站。

80 年代開始,林錦公路圍頭林村段入口,環境起了很大 的變化。為配合新界環迴公路,需建造天橋及一個大迴 旋處來連接交通的各方走向 。

由於地區發展,林村人口大增,50 年代建成的林錦公路 (林村段),雖經多次擴建及改善工程,效果仍是強差 人意。尤其是農曆新年期間,交通十分繁忙以至擠塞, 需要多方協調籌謀解決 。




大埔社區小故事 撰文:Ping Wo Chu 圖片提供:大埔老照片 朱森

7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