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T - POST 第63期 專欄】


【公屋政策不宜「強建硬推」】


2021 年 2 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全面深入實施香港國安法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講話,講 話中,夏寶龍暢談香港發展前景:當我們國家第 2 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實 行「一國兩制」的香港,經濟更加繁榮, 社會更加和諧安寧,特别是大家揪心的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近期政府有好多大動作,當然與配合國家有關。


國家政策應該配合,惟是也要配合地區政策,雙方一齊合併才可解决問題。施行公屋政策,令居者有其屋,也應先環觀整個香港、九龍、新界三個不同區,安排最妥善的分別發展,而不是把一個條款同時引用在同三個地區上。香港每個區都有它獨特的優點和缺點,如何拿捏?就要看特區政府的判斷能力了。


近日政府收了一些市區地回來,但又有意用作私地拍賣。不是說要找地方起公屋嗎?為什麼要把市區地賣出去?還是賣給四大地產商。查實目前四大地產商擁有的農地儲備高達 1 億平方呎,如果香港建公屋和居屋的土地真箇如此短缺,為什麼不把收回來的市區土地用來建公屋和居屋?市區早已有公共設施配套,如醫院、 學校、交通,全都齊備。這才是最快的, 可以幫到香港輪候公屋者解決居住問題 的方法。不明白政府為什麼要取難捨易? 要在新界郊區建公屋和居屋,還要做大量配套,為什麼不在市區收回的土地上建公屋。


香港人處事最靈活,就是讓輪候公屋者申請到郊外公屋,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先計數,如果花費在交通上的時間,又或不便處太多,他們仍會在市區租個劏房作為居所,根本目前已有很多人申請到公屋, 但因為在市區返工,用在交通上的時間, 每天要花上 2、3 小時,還要花百多元車 費,愈計愈不化算,時間加車費,倒不如在市區租間房居住,很多人都如是,因為不方便,在郊區建居屋,又不是特別大,居住面積小,與在市區居住的劏房分別不大,周六、日才返回公屋放水用電,用以證明屋有人住。


這並不是一個單一例子,而是我知道的一個現象。政府一定要貼地了解,明白到市民真正的需求,才能從「根」解決民生憂慮。把建新公屋的比重放在新界,比例實在放得太多了。其實也應放回一些在市區。


多年來,政府在新界環境保育上做了那麼多工作,先別說新搬入之居民和原居民在相處上有矛盾;新界整個環保生態規劃在建新公屋時已受到破壞。新界鄉郊應有鄉郊式發展,鄉郊式發展不一定只有3 層丁 屋,其實也可以建 10 層的公屋,但不是建 39 層,那些摩天大廈,應建在市區才對。這種硬播針的強推政策,就連原先的綠化效果,也給破壞殆盡。看政府目前計劃在新界建設新公屋的地段,根本不適合建城市式樓宇,政府應該把鄉郊先變半郊區,而非連跨兩區,把一個美麗的綠化環境弄得不倫不類。


政府近期不停說「活化」,試問「活化」 又怎夠重建來得徹底。香港、九龍目前有百分之 70 的大廈,已有足夠年期可以收回重建,公屋也好,唐樓也好,全部都可以考慮重建。政府是否應先考慮在市區重建公屋,而不是為了應付國家政策, 胡亂找一些地方「強建硬推」,弄致舊居民怨,新入伙者又不歡。


有些政策並不適合硬推,「硬推」政策容易做成「水土不服」,有時候太強行, 反而會引起反效果。搞對方向是建設,搞錯方向是破壞,因為某個決定或方向行錯 了,民苦未能真正解决,香港多年的綠化成果先遭破壞,反而會把好事變壞事。


是非談

仁心


【太古「信望香港 信望未來」展覽】


太古於 1870 年 5 月 1 日在香港開設首家辦事處,此後 150 年來,集團陪伴香港 一同成長和發展,旗下業務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為紀念及慶祝太古植根香港 150 年,太古撥款港幣 1.5 億成立 「# 信望未來」計劃,建立更繁盛、關愛和可持續的社區。


除此之外,太古集團特別於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行《太古「信望香港 信望未來」 展覽 – # 太古在香港 150 周年紀念展覽》,由太古早期的船塢、糖廠,至發展成商業、住宅社區及多元化業務。


展覽共分 6 個主題:「創業早期」、「從 煉糖到汽水」、「航運演化」、「營造 社區」、「建立航空樞紐」及「發揮潛 能」。展出珍貴的歷史文物、圖片,並 設有好玩互動遊戲和精彩打卡位,一家 大小可以坐商務艙飛機椅當去旅行,又可虛擬穿著空姐制服。


地點:香港中環 8 號碼頭香港海事博物館專題展覽及文化活動廳

日期:2021 年 8 月 27 日至 10 月 12 日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 9 時半至下午 5 時半

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 10 時至晚上 7 時


費用:免費入場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exhibition@jsshk.com。


八方資訊



1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