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 2021 年初推出《香港智慧城巿藍圖 2.0》,以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並提出智慧鄉 村先導計劃的構思。計劃其中三大重點是為居住在偏遠地區的長者提供遙距醫療服務、 鄉村將引入遠程康復治療平台系統及流動車, 以便村民進行復健及設置康復設備。另外,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亦會針對偏離固網商現有光纖主幹網的偏遠鄉村,涵蓋 235 條鄉村,提供 Wi-Fi 服務,並已在大嶼山一條較斜的道路施行智慧交通燈,興建智慧公廁, 利用人工智能系統,改善交通路面情況及提早偵測山火,引入太陽能板等,遙距醫療及光纖至偏遠鄉村。新界鄉議局及環保協進會於2021年12月20日起,至2022年2月19日, 假新界鄉議局舉辦「溫情科技樂活鄉郊」 展覽,市民可到展館了解智慧鄉郊計劃內容。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新界鄉議局智慧鄉郊工作小組召集人邱榮光博士、新界鄉議局智慧鄉郊工作小組副召集人劉文君、鄉郊保育辦公室總監鄧文彬、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行政 總裁黃廣揚、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通訊事 務管理局辦公室首席規管事務經理盧子謙、大埔 鄉事委會林奕權主席等,於 2021 年 12 月 20 日出席新界鄉議局舉辦智慧鄉郊研討會暨「溫情科技 樂活鄉郊」展覽開幕禮。
薛永恒局長出席開幕禮時,坦言感覺這個項目很有意思:「科技的而且確讓人感覺有點冷冰冰, 但透過大家如何善用科技,真的落到實處,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這個就是『溫情科技』,可以令科技帶來一些溫情。這個我要跟邱博士學習,以 後一定要記着,科技要帶有溫情,從而可以觸動人心,改善市民的生活。」
【推動科技幫助鄉郊的初心】
薛永恒局長再次來到鄉議局大樓,覺得別有一番意義。「因為這裏就是智慧鄉村先導計劃構思誕生的地方。記得在 2020 年 6 月份左右,我新上任成為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與一群同事來到這座 大樓,與劉業强主席、邱榮光博士及很多鄉議局的好朋友見面,看看如何可以為鄉郊居民做一些事情,透過科技改善他們的生活。感謝大家給予很多很好的提議,我們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因為在過程中,我們覺得可以透過科技幫助鄉郊居很有意義,這個也是我們推動科技的初心。該次 會議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同事馬上跟進,並在過去多個月,已於 24 個鄉村處所安裝 Wi-Fi 熱點,未來政府仍會繼續擴大相關安排。」
邱榮光博士對於政府推出《香港智慧城巿藍圖 2.0》,「溫情科技智慧鄉郊」計劃惠及新界鄉 郊居民感到歡欣不已:「有了 Wi-Fi,我們可以利用好資訊科技提供不同的服務,例如一些自然 災害威脅,像山火監測或鄉郊狹窄路面車流管理等,可以以科技幫忙。另外遙距醫療,透過科技可以幫助一群鄉郊的朋友更容易得到醫療服務, 還有智能回收桶等,都可惠民。」
智慧鄉郊工作小組副召集人劉文君表示,政府利用鄉郊醫療科技,助偏遠地區居民作遙距體徵監測。流動檢測車中的體徵測量器,可在 60 秒內量度病人的生命體徵及其變化,如體溫及呼吸率、心電圖、血管硬化指數等,並可傳輸數據至社區醫生作定時監測。流動檢測車亦設耳鼻喉鏡、電子聽筒及皮膚鏡,在居民有需要的時候可模擬診所運作, 作遙距看診,解決他們疫情中難以外出看診的問題。
鄉郊保育辦公室總監鄧文彬稱,目前正在沙頭角荔枝窩進行鄉郊野保育工作 ,為節省人手、時間及能源,擬用無人機 GPS 攝影測量法作地形分析,運用此技術於荔枝窩建造智能廁所,預計 6 月建成, 是全港第一個零碳建築物,2022 年底亦將於沙羅洞建造另一個智能廁所。其中引入太陽能板及利用廢木材興建荔枝窩廁所,不但達致環保作用,更能節省約 65% 電力。
【鋪設光纖改善偏遠地區網速】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行政總裁黃廣揚指出,計劃會利用人工智能系統作交通控制,透過路邊攝像頭監察車龍,智能交通燈會以路面情況調轉燈時間,避免擠塞;亦設樹木倒塌監測系統,提早知道惡劣天氣下偏遠地區樹木倒塌情況,盡快通知相關部門清理。計劃亦設山火監測系統,以偵測郊野公園內或威脅郊野公園的山火個案,利用 AI 技術減低其他熱源造成的誤報,如日出和日落等。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首席規管事務經理盧子謙表示,為改善偏遠地區的網速,獲選的固網商目前已 完成 16 條鄉村的光纖網絡鋪設工程,未來通訊辦亦會監察工作進度,以提升相關鄉村可支援的寬頻服務速度。
大埔鄉事委會林奕權主席對於政府推出《香港智慧 城巿藍圖 2.0》,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並提出智慧鄉村先導計劃的構思,認為是好事。他說:「就是簡單如智能回收桶,已是一個好建議,因為在鄉郊,有很多野豬和野生動物出沒,有了回收桶,它 們便不易取得食物,而且也很環保,在鄉郊用電不便的地方,用太陽能,用智能回收桶,可解決很多問題,對於一些偏遠的鄉村地方而言,智能回收桶放滿棄置物後,可透過科技通知食環署回收,是一 個好安排。」
薛永恒局長(左四)、邱榮光博士(左五)及一眾嘉賓出席智慧鄉郊研討會暨「溫情科技,樂活鄉郊展覽」開幕禮
溫情科技體驗號流動檢測車
智能回收桶
撰文:徐捷
攝影:李彤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