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 2017 年 1 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體育及康樂設施 5 年計劃」,以期於 2017 年至 2022 年間展開 26 個項目,涉及 200 億元,以增加和改善康體設施。截至 2026 年 9 月,會有 16 個項目工程獲得立法會批准撥款,其中大埔第 31 區下坑村遊樂場,成為 15 個展開技術 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其中一個。
康文署經多次實地視察及初步研究後,計劃在土地範圍包括汀角路和單車徑旁的一個主地盤,以及兩幅鄰近下坑部份村屋的小型土地,三幅地將提供合共 6320 平方米的休憩用地。大埔鄉事委員會林奕權主席及大埔聯益鄉地區事務委員會鄧銘泰主席均對有關設施提出意見,希望能令居民享用到理想的生活空間及最好的康樂設施。
大埔下坑村本來已有一個公園,是在計劃興建的遊樂場側。鄧銘泰表示,對於政府欲在下坑村建公園,居民們並不反對,不過,潮流興打卡,村民希望政府建設的,並不止是一個只有康樂設施的公園,而是希望把這塊休憩地打造成「城市人工森林」。
「下坑雖有一邊接近公路,但是內中土地依然為樹木圍繞,首 先,以環保角度看,政府完全可以保留健康的樹木。第二,下坑村內有地下水井,大可把此井建築成小橋流水,似人工森林, 可以給小學生們用作『自然教育課教材』,讓老師帶學生們回到大自然,希望有一個森林般的地方,在此可以看到昆蟲,尋到蝌蚪,讓小朋友感受到大自然的景色。」
【不要忽略「預留地」】
鄧銘泰曾在外國看到一些公園,內中還有企凳設施。「對小朋友而言,能在下坑建一個人造森林,令他們走到此公園,就似回到大自然一樣,能在這個片土地中建有如此設施,實是孩子們的福祉。」
而且下坑內有一個大型停車場,可以泊小巴、大巴,不止是大人和學生,就是殘障人士,不適合,或不方便, 在綠水之間走動者,也可來此公園享受大自然景色。
下坑內,還有一片預留地,這是大埔鄉事委員會了解鄉村發展和歷史,知道一定要保留擴展區,才拚命爭取保留下來的「預留地」。
鄧銘泰擔心康文署不知道有這片預留地存在,將來會建 數十幢村屋,如果這批房子建成,下坑人口便會增加, 交通方面便會出現問題。
故此,早前大埔鄉事委員會林奕權主席,便聯同下坑村原居民代表,鄧銘泰主席等作了一次實地視察。
【要落區咨詢民意】
「如果只把公園連成為有籃球場設施,幾張休息椅等模樣,將來對下坑居民而言未必有好處,反而球場傳來的嘈吵聲音,照明設施等,可能會對居民的生活做成滋擾。 所以,我們希望康文署能加強了解實際情況,多聽取民意。」
林奕權主席對於公園設施安排非常重視。「除了希望能把公園建成為美好的休憩空間,我希望在總規劃上,還要注意一點。在公園附近的十字路口位置,一定要留有出口,如果十字路口出不到車,對下坑整體交通影響甚大,大埔鄉事委員會對下坑情況甚為了解、經驗讓我們看到公園設施及預留地起屋,涉及下坑將來如何規劃的問題,一定要在建設之前考慮清楚,這樣便不會因日後發展而出現整體交通問題,我們已去信運輸署,運輸署已委任民政處協助跟進。」
林奕權主席希望康文署應要多在下坑區作民意調查, 「要把問題事前解決,不怕一萬,最怕萬一,畢竟政府內部跟進程序繁複,非常辛苦才跟進到一項建設,明明很簡單的事,也要開無限次會商討,最辛苦就是這樣。 康文署又說聽了當區區議員意見,但當區區議員又沒有咨詢民意,結果搞出個大爛攤子來。近年大埔區很多工 作,都因為這種情況而出事,我希望政府不要那個大聲便聽那一個,為官避事平生恥,真正落區咨詢民意,才可以做好更多事。」
林奕權(右一)與鄧銘泰(右二)認真研究休憩地設施
下坑居民支持政府建休憩地
撰文:徐捷
圖片提供:鄧銘泰、張育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