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麥成灝為中港青年交流發揮「橋樑作用」】


大埔青年協會(TPYA)主席麥成灝(Gary Mak),在讀中二那 一年加入大埔青協,之後十數年,一直為社區活動出力。熱心公 益,令他於 2015 年度「優秀青年嘉許計劃」中獲青年領袖獎, 更榮膺嘉許計劃的最高榮銜「星中之星」(公開組),以表揚他在個人成就、領導才能及社會服務上的優秀表現。Gary 於理大 畢業後創立多媒體創作公司,並積極參與地區青年活動,現任香港傑出學生會主席,大埔區青年活動委員會全年活動工作小組召 集人。2017 年 Gary 更獲頒「民政事務局局長(青年)嘉許狀」。 麥成灝打算將香港學生赴內地交流項目開拓到更多大灣區內地城 市,在兩地青年交流中發揮「橋樑作用」。


新界青聯發展基金會陳煒治大埔青少年服務中心舉行開 幕儀式,儀式進行前與麥成灝細談他熱衷青少年服務工 作之心,是如何孕育而成的。


Gary 說,他曾就讀於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學 校有很多活動,又有很多如五四運動之圖片展,令我了 解了中國歷史發展,另一方面,因為我是學校升旗隊隊 長,自小已培育出對家國的情懷。這種經歷,令我深深 明白,原來要向青少年灌輸正確的家國觀,一定要在小 學時期開始,中學時已有不同的雜音。由小到大,老師 對我諄諄善誘,令我明白什麼是法律?什麼是正義?最 重要一點,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國家的子民,都不會 不愛自己的國,任何人都可以對民生不滿,但作為中國 人,有中國國民身份,就是移民往外國居住,也改變不 到別國國家的人民視你為中國人,怎樣不承認,也改變 不了外國人對你的觀點。


【香港人才仍擁有優勢】


近 10 年來,中國較前富強。更令 Gary 完全感受到,身 為中國人是挺驕傲的。以前,香港青少年較少有機會赴 內地交流,他能認識祖國,正是在北京奧運的氣氛影響

下,令他更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2018 年,高鐵剛通車,麥成灝即帶領香港青年創業團隊 進駐南沙「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香港青創空間, 在南沙開設了自己的多媒體公司。


Gary 年年赴內地考察交流,對中國的變化感受殊深。「內 地的設計水平,已掌握到國際時尚潮流,但工人薪金水 平與香港仍有距離,我樂於聘用內地畢業生。」


不過,Gary 認為香港仍有其優越位置。「網上宣傳手法 仍較多面化;而且外語水平,在感覺上能與外國接到軌, 香港的設計師,只要具備國際觀、外語文化高,仍是高 水平中西文化交匯聯繫人,這是我看到香港依然擁有的 人才優勢。


Gary 如今既是南沙居民,又是香港居民,一年內有 180 天以上在南沙工作,令他可以得到如內地居民的福利。


「我希望香港學生能夠通過考察交流開拓視野,認識到 自身的優勢與局限,更好把握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時代 變了,香港青年不能固守從前的思維,香港未來的發展

一定要融入大灣區中。」


大灣區的發展,也為 Gary 創業帶來機遇,與內地製作人員的精良技術相結合,令他的媒體產品吸引得年輕人目光。


【內心有一個使命】


疫情之後,Gary 還打算將香港學生赴內地交流項目開拓 到更多內地城市,同時做好內地學生赴香港交流項目, 在兩地青年交流中,發揮「橋樑作用」。「我開心於少 年時的經歷,能讓我很早已了解祖國的偉大,我在大埔 讀書,『成城眾志為大埔,灝治赤膽效青協』,我會全 力參與青少年地區服務活動,內心有一個使命,要培育 愛國愛港青年,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意識,這是我,大埔 青年協會主席的任務和責任,也是設立青年中心的大方 向。」



(左起)張雋烯副主席、書法家華戈先生、麥成灝 主席,送贈字畫予為記念兒子陳煒治而捐建青少年服 務中心的陳佩添先生留念。

麥成灝希望能培育愛國愛港青少年


撰文:如風

攝影:李彤昕

8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