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麥成灝為中港青年交流發揮「橋樑作用」】

  • 作家相片: T Post
    T Post
  • 2021年4月2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ree

大埔青年協會(TPYA)主席麥成灝(Gary Mak),在讀中二那 一年加入大埔青協,之後十數年,一直為社區活動出力。熱心公 益,令他於 2015 年度「優秀青年嘉許計劃」中獲青年領袖獎, 更榮膺嘉許計劃的最高榮銜「星中之星」(公開組),以表揚他在個人成就、領導才能及社會服務上的優秀表現。Gary 於理大 畢業後創立多媒體創作公司,並積極參與地區青年活動,現任香港傑出學生會主席,大埔區青年活動委員會全年活動工作小組召 集人。2017 年 Gary 更獲頒「民政事務局局長(青年)嘉許狀」。 麥成灝打算將香港學生赴內地交流項目開拓到更多大灣區內地城 市,在兩地青年交流中發揮「橋樑作用」。


新界青聯發展基金會陳煒治大埔青少年服務中心舉行開 幕儀式,儀式進行前與麥成灝細談他熱衷青少年服務工 作之心,是如何孕育而成的。


Gary 說,他曾就讀於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學 校有很多活動,又有很多如五四運動之圖片展,令我了 解了中國歷史發展,另一方面,因為我是學校升旗隊隊 長,自小已培育出對家國的情懷。這種經歷,令我深深 明白,原來要向青少年灌輸正確的家國觀,一定要在小 學時期開始,中學時已有不同的雜音。由小到大,老師 對我諄諄善誘,令我明白什麼是法律?什麼是正義?最 重要一點,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國家的子民,都不會 不愛自己的國,任何人都可以對民生不滿,但作為中國 人,有中國國民身份,就是移民往外國居住,也改變不 到別國國家的人民視你為中國人,怎樣不承認,也改變 不了外國人對你的觀點。


【香港人才仍擁有優勢】


近 10 年來,中國較前富強。更令 Gary 完全感受到,身 為中國人是挺驕傲的。以前,香港青少年較少有機會赴 內地交流,他能認識祖國,正是在北京奧運的氣氛影響

下,令他更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2018 年,高鐵剛通車,麥成灝即帶領香港青年創業團隊 進駐南沙「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香港青創空間, 在南沙開設了自己的多媒體公司。


Gary 年年赴內地考察交流,對中國的變化感受殊深。「內 地的設計水平,已掌握到國際時尚潮流,但工人薪金水 平與香港仍有距離,我樂於聘用內地畢業生。」


不過,Gary 認為香港仍有其優越位置。「網上宣傳手法 仍較多面化;而且外語水平,在感覺上能與外國接到軌, 香港的設計師,只要具備國際觀、外語文化高,仍是高 水平中西文化交匯聯繫人,這是我看到香港依然擁有的 人才優勢。


Gary 如今既是南沙居民,又是香港居民,一年內有 180 天以上在南沙工作,令他可以得到如內地居民的福利。


「我希望香港學生能夠通過考察交流開拓視野,認識到 自身的優勢與局限,更好把握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時代 變了,香港青年不能固守從前的思維,香港未來的發展

一定要融入大灣區中。」


大灣區的發展,也為 Gary 創業帶來機遇,與內地製作人員的精良技術相結合,令他的媒體產品吸引得年輕人目光。


【內心有一個使命】


疫情之後,Gary 還打算將香港學生赴內地交流項目開拓 到更多內地城市,同時做好內地學生赴香港交流項目, 在兩地青年交流中,發揮「橋樑作用」。「我開心於少 年時的經歷,能讓我很早已了解祖國的偉大,我在大埔 讀書,『成城眾志為大埔,灝治赤膽效青協』,我會全 力參與青少年地區服務活動,內心有一個使命,要培育 愛國愛港青年,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意識,這是我,大埔 青年協會主席的任務和責任,也是設立青年中心的大方 向。」



ree

(左起)張雋烯副主席、書法家華戈先生、麥成灝 主席,送贈字畫予為記念兒子陳煒治而捐建青少年服 務中心的陳佩添先生留念。

ree

麥成灝希望能培育愛國愛港青少年


撰文:如風

攝影:李彤昕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1 by T-POST 大報.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訂閱表單

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