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鄭倫光愛國愛鄉盡心愛民】


南華莆村居民代表鄭倫光,從小到大,一直受着家中長輩愛國愛鄉,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保家衞國之精神影響,為此他會視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各項鄉事服務上盡心盡力。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他不顧身體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更無懼染疫風險,親自分配及派發抗疫包,為抗疫付出力量。


鄭倫光是林村南華莆村原居民,日治時期擔任南華莆村長鄭保之孫兒。鄭保在日治期間被日軍緝捕,在審問期間更對鄭保嚴刑迫供,但他堅決保衞抗日游擊隊,半點口風也不露,最後被日軍虐打致死。


對鄭保家人而言,這是一件太悲慘的事。鄭倫光自小聽着爺爺的事迹,對爺爺的英勇行為非常敬佩,為此更令他感受到,自己一定要愛國,當年中國國弱,受到外敵欺凌侵略,甚至連親人也因此被害致死。「國弱無外交」,惟有中國國富民強,人民才可以安居,才可以過上好日子。「今時今日,我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年青時努力為事業打拼;如今年齡稍長,便想把精力放諸於服務鄉民方面。」立下為民服務之心後,鄭倫光開始在服務方式上考慮多方。「當選居民代表後,我很開心與大埔鄉事委員會主席、南華莆原居民代表林奕權先生合作,這位拍檔見多識廣,我們在為大埔,為鄉民服務的想法上非常一致。」


【爭取建立村公所】


鄭倫光當選居民代表後,開始參與鄉事會活動,期間他看到鄉事會組織,無論在架構,在流程中,非常有公信力。把南華莆村務委員會進行「兩化」——透明化和紀錄化,是鄭倫光最希望處理的。「把開會議程規範化,由動議至決議,投票至財務,核數表至政府文件檔案全部清楚紀錄,就算有任何人事變動,只要看會議記錄報告,新一屆接班人便可盡快明瞭,有什麼工程需要持續解決,完全有據可尋可跟,對於南華莆的未來發展,有莫大裨益。」


除此之外,爭取為南華莆村建立村公所,也是鄭倫光的心願。「南華莆村內,很多原居民都信奉基督教,以往原居民開會,會借用教堂解決,但如今有很多非原居民搬入村內居住,他們想開村務會,又去何處呢?為此村民便想建一所南華莆村公所。以後村民要開會可以有地方可用,村資料及一切政府文件,也可以把資料存於村公所內。」


2015 年「南華莆村務委員會」成立,林奕權與鄭倫光再用會的名義向「大埔民政處」申請,希望在村內一幅細小的政府土地申請興建村公所,但很快便被「城市規劃委員會」拒絕,理由是該土地規劃用途為綠化用地,不可開一個壞的先例!但是村公所只會興建一所!另外,環顧南華莆村很多綠化用地,均被批出短期租約作貨倉用地,甚至非法改變用途,但從未被取締。


鄭倫光為此親自上城規會申訴,面對數十位委員,他要一一回應他們的問題。「有委員問:『村內有一所廢校,你們為什麼不用?』我解釋因為學校前後有斜坡,需要做護土牆及斜坡,工程費用非常昂貴。另外地勢非常陡峭,沒有一條正式的行車通道,試問老弱輩如何步行到上址?」


其實南華莆村村民非常樂意做出奉獻,造福居民。「猶記 1937 年,本人祖父鄭保在本村買入一幅逾 10,000 平方呎土地,80 年代初期,鄭氏家族便送出約 6,000 平方呎土地給政府興建兒童遊樂場。」接着一位委員問:「點解你哋唔用遊樂場申建村公所?」鄭倫光回答:「這樣會否顧此失彼?」康文署代表也隨即反對、委員又問村公所之用途……「足足用了一個半小時一一回答委員的提問,最終才獲得城規會主席有條件式批准我們的申請。但審批需時太漫長,由批准至今,已經過了 7 個年頭,仍未批出開工紙,我們仍需借用教堂舉行村務會議、區議會、立法會選舉投票站、風雨災害時也沒有一個避難之所!近日疫情下,我們急不及待,要在寒風雨,露天搭起帳篷,向村民派發中央捐贈的抗疫物資。」


自 1990 年開始,政府在南華莆村四周開展無數工程,每一個道路發展工程,如排污、交通,每一項都會影響及南華莆村。「二十多年來,南華莆村,大窩西支路一帶,工程不斷……先有東江水管重鋪、繼而有康樂園新行車天橋興建、麻笏河擴闊工程、吐露港公路擴闊工程、粉嶺公路擴闊工程、蓮塘口岸天橋、隧道工程、排污渠工程,種種工程圍繞着我們成長!在這過程中,我見證着我們這一帶村民、居民非常配合與忍耐!在交通方面,我和林奕權主席看到南華莆村專缐小巴班次不足,村民乘車非常不方便,所以一直申請加車、加班、加座位,甚至要求政府利用科技,向村民提供實時到站預報手機應用程式,至今都一一落實。全賴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前區議會主席張學明、黃碧嬌及地區區議員、大埔鄉事委員會、林村鄉公所鼎力支持!希望不久將來能加設火車站或其他集體運輸交通工具。」


【花盡心思建牌樓】


牌樓是每一條鄉村的地標,是鄉民非常重視的,豎立於村口的標誌建築物。南華莆村牌樓是經兩任村代表申請的結果,所以不容有失,因為它包含了南華莆村的文化、歷史、信仰,是代表村的新地標、是團結的象徵。林奕權與鄭倫光為了建好牌樓,由選址至探土,確定高度,不停在世界各地找牌樓式樣,務求要建造出一座既獨特,又有文化氣息,兼且大氣的牌樓。工作團隊為此花盡了心思。如今牌樓已建成,氣勢宏偉,四對以銅片嵌出來大對聯,豎立於牌樓兩側,既凸顯了南華莆「文化之鄉」的氣派,也令這條被譽為「全港最美化鄉村」更形壯麗。


「成功留給有準備的人」,是鄭倫光的人生哲理。他很感慨,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竟奪走這麼多香港人的生命早在 1 年前,我已自掏腰包,設計及製造了 1 萬枚抗疫襟章送給市民,呼籲市民接種疫苗,可惜當時政府沒有實施強制打針,如果政府肯實施強制性打針,令每個市民均接種疫苗,香港的死亡人數便不會這麼高。」政府在第五波疫情前對防禦及善後未有做好準備,導致醫療系統崩潰,屍體大量積壓。鄭倫光「做任何工作之前,先做好資料及好壞兩手準備」之處事作風,尤見可貴!


撰文:如風

協力:李彤昕

圖片提供:鄭倫光

7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