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報》籌備之初,因為研究版面處 理,有些版頁如《History》,一定要 找到對大埔歷史有認識,又有照片存 檔者才可撰文配圖。有什麼人可以擔 此重責?這時候,便想到朱森了。因 為朱森成立了一個「大埔老照片」群 組,內中有大量大埔區舊照,如能邀 得他撰寫大埔歷史,並加上舊照,吸 引力一定大。感謝朱森對《大報》的 支持,他非常認真,非常準時交稿, 今日我們能在《大報》看到大埔舊貌, 朱森絕對是大功臣。
朱森出世後一直住在水圍,生於斯長於斯,對大埔感情 之深,就似家鄉般。在他小時候,上世紀 80 年代前,大 埔是一個純樸的農區,如今田陌漸少,高樓大廈已代替 了木屋瓦寮。幾年前,朱森突有所感,「既然自己拍了 這麼多舊照片,何不成立一個群組,把手上的照片全放 在這個群組內,趁機與攝影愛好者互相交流,起一個帶 頭作用,希望能將大埔舊貌保存及留世。」
【找回兒時的舊友】
朱森愛行山和攝影,行山一定帶相機,「只是一步一步 走,太悶了;所以我會帶相機在手,邊行邊影,樂趣倍 增。」幾十年間,他看着大埔風貌一直在變,張張照片, 也印證了大埔由農村發展成衞星城市的變化。
朱森估不到,原來有那麼多朋友喜歡攝影,「大埔老照 片」吸引大量攝影愛好者加入。相量多,慢慢朱森這位 「谷」主,除了做管理工作,還要處理人際關係。「人 人在 group 內討論,個個意見不一,如何以平和的心態 處理各方意見,谷友們各持己見,發生的衝突如何應 對?這是一個難題。不過,我們這個谷算平和的,出現 爭持情況也不會令我煩惱;相反,我還在 group 中找回兒時的舊朋友,『啊!你在崇德唸書嗎?第幾班?我是 xxx 呀……』就似上演尋親記,對證過資料,就在 group 中相認,這一點真令我快樂。」
未退休前,朱森在漁農署轄下蔬菜統營處工作,退休後, 他把全副精神放在自家的興趣上。「現在生活很規律, 起床後,我會打坐。因為在佛教學校讀書,我是佛教徒, 打坐是每天的功課,之後會看書、書法,又或去行行山、 攝影;晚飯後則整理舊照片。」
【到父親花田幫手】
朱森最初開「大埔老照片」,所抱持的,只是一份平常 心。「我要求很高,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我會一一 求真,如果拍攝者交來的資料擁有確切的證據,我們才 會寫明年月日和地方資料,否則只會寫年份。」
做過編輯工作者,都知道這種工作非常繁複,需要有耐 性才可勝任。內心抱持一份使命感,要把歷史的真象保 留,促使朱森年復年,日復日地努力搜集圖片。「為貴 報寫稿的是我弟弟 Ping Wo Chu,他負責撰文,我負責 搜集相片和資料,兩兄弟分工做這個工作。」
朱森的弟弟已移民澳洲,平日兩兄弟各忙各的,有事才 聯繫,但是,如今有了圖片 group,又要為《大報》撰文, 兄弟倆因為要討論資料,聯繫也變多了。「弟弟也找到 很多大埔舊照和資料,估不到,做了這件工作,親情、 友情全都維繫上,倒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朱森的爸爸是位花農,每年春節前,他會到父親的花田 幫手。與朱森談到今年香港沒有花市,對花農的影響。 在這方面,朱森也是一位專家。「林村是一個很大的年 花批發場,花農種年花,種類多,以前香港市民愛在新 年時插桃花,銀柳、劍蘭和菊花也很暢銷。現在環境改 變了,年青人轉愛蘭花,這是近年我發覺的現象,蘭花 賣上幾千元一盆,年青人也不嫌貴,可能因為開花期長, 而且花形美,反而其他花種開始不受關注。」今年政府 因疫情不准開年宵市場,朱森坦言:「做年花批發者一 定有損失,有場地賣花才不受影響。」
朱森(右)與水圍頭水圍村原居民鄧葉發友 情甚篤
朱森(左)與弟弟 Ping Wo Chu(右)深 愛大埔
撰文:如風
攝影:李彤昕
圖片提供:朱森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