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T - POST 第83期 專欄】


【政府要為通關做好準備】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繼九龍城區(九龍城、九龍塘、 紅磡、何文田、馬頭圍、啟德、土瓜灣)有疫情,葵涌邨爆疫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近日逸葵樓更出現超級傳播,已有多宗確診,需要全幢圍封,2,700 名居民禁足 5 天檢測外,鄰近的映葵樓亦出現多宗確診,亦要圍封強檢。全邨居民經檢測後,至少再揪出 130 宗初步確診, 個案絕大部份來自逸葵樓及映葵樓,葵涌邨全邨納入強檢名單,香港市民速打防疫針,已是不容再考慮的自我保護之方。


無可否認,由國泰空少四處播毒,至葵涌邨全邨出事, 確令市民對注射防疫疫苗意識有所加強。惟是仁心仍衷心希望全港市民盡快往打疫苗針,如今人人均有感染危險,所有人都應打針自保。希望藉着今次機會,突破全民免疫界線,如果能達到八成以上,最好達九成標準, 相信可以和內地及全球通關。目前政府除了呼籲市民往打疫苗針,也要安排和加快手腳做疫苗護照,如果有八,九成市民打針,也需要考慮如何通關,考慮全民免疫後怎樣和世界各國溝通的策略,總不能等到八成時才考慮吧,更不應到九成時才準備。


政府不能再以政策,又或斬腳趾避沙蟲態度面對抗疫, 一定要想辦法先打開往澳門,往內地的市場,之後再部署開放其他國家,當然有些疫情特別嚴重的國家,可以押後考慮。無論如何,香港政府也要為內地通關和國際 通關做準備工作,不要臨渴才掘井,不要等到有八成打 針率才開始做準備,政府應預算到什麼時候會達九成指標。開了疫苗護照和疫苗氣泡之後,只要不是太嚴重的染疫國家,如日本、泰國、韓國等區域,可以重新開放, 除非超過百萬單的國家,因為風險大才不予放行。


政府也應該要求每位可打針的香港市民,一定要完成打 兩針才可出國,如果在外地,第二針過了期,也要先打了第三支疫苗針才可入境。政府對於知法犯法的帶病毒者不可姑息,自我隔離根本不能出外,這是法律,每個 人,就是特首也不可知法犯法。什麼條件也好,犯了法

但客家話比廣州話和普通話都複雜的是,我們有複數和 屬格變音!這跟英文有點像。Ngai2, ngi2, gi2 在複數和屬格的時候,要變成 nga1, ngia1, gia1 (吾、惹、其), 如下表:

就是犯了法,在隔離時走出外就是不該。目前竹篙灣有很多隔離者,他們也不可能中午乘的士走出來逛,晚上乘的士回營吧!這就不是隔離喇!大家一定要明白隔離的定義和目的,就是家居隔離也只能留在房間。


目前不是呼喚「我要自由」的時候,因為每個人都有機會感染病毒,以「自由」為理由不打針,只是自私行為, 與自由無關,如果不打針也可四處走,那就不用防疫, 人人都可以周圍走喇!


做人不可太自私,一定要考慮到每個香港市民都有社會責任,這個時候,保險為重,為人也為己,請自律往打 針吧!


是非談

仁心


【香港客家話的人稱代詞】


香港客家話,以及香港附近的惠陽腔客家話,人稱代詞都比其他地方的客家話複雜,堪比英文。我們身在其中卻不知道,原來我們的母語那麼美妙。


光是第一人稱 ngai2 已經很有學問。其實是「我」字的 古音,說明客家話源遠流長。以往很多人認為有音無字, 也有人寫作「亻厓」,但現今手機、電腦雖然發達,字庫中一般找不到這個客家話造的字。所以用「厓、涯、 崖」來代替。但反正是同音字,為什麼不用簡單一點, 而且少引起誤會的「厓」呢?所以我建議大家用「厓」 字。


至於第二人稱 ngi2 就比較簡單,就是「你」字,只是聲調改為第 2 調而已。事實上,客家話的第三人稱 gi2 也 就是「佢」(古代寫作「渠」),保持了唐宋的說法。 這樣,客家話的三個單數人稱都是第 2 調。這跟廣州話的三個人稱都是第 5 調異曲同工。


但客家話比廣州話和普通話都複雜的是,我們有複數和屬格變音!這跟英文有點像。Ngai2, ngi2, gi2 在複數和 屬格的時候,要變成 nga1, ngia1, gia1 (吾、惹、其), 如下表:


第一人稱

單數 Ngai2 厓 / 複數 Nga1deu1 吾兜 / 單數屬格 Nga1 吾 ,Nga1 e4 吾嘅 / 複數屬格 Nga1deu1 e4 吾兜嘅


第二人稱

單數 Ngi2 你 / 複數 Ngia1deu1 惹兜 / 單數屬格 Ngia1 惹 / Ngia1e4 惹嘅 / 複數屬格

Ngia1deu1 e4 惹兜嘅


第三人稱

單數 Gi1 佢 / 複數 Gia1deu1 其兜 / 單數屬格 Gia2 其 / Gia1 e4 其嘅 / 複數屬格 Gia1deu1 e4 其兜嘅


單數屬格的「我的」,有時是「Nga1 吾」,有時是「Nga1 e4 吾嘅」到底怎樣分呢?其實是對應為廣州話的「我、 我嘅」。例如說「我爸爸、我間屋」,這是「我的」有屬格的意思,「我」在廣州話沒有音變,但客家話要變 成「吾」。而鄭重一點的「我的感言、我的努力沒有白 費」,我的就要說「吾嘅」。第二和第三人稱也餘此類 推。


此外,香港客家話比其他方言複雜的是,第一人稱複數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包含對方的,二是排除對方的, 兩個說法不一樣。例如說,我跟我弟弟去吃飯,遇到鄰居阿強,阿強問「惹兜去哪裏?(你們上哪去?)」, 我會回答:「吾兜去吃飯」,意思是我和弟弟,不包括阿強。但如果阿強也想去,問我們三個一起去吃海鮮好不好?他會說:「厓哋來去食海鮮好唔好?」,不說「吾 兜」。


這個讓不懂客家話的人學起來的確有點難。


四方八面

客家大學堂

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