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羊群心理要不得】
談到注射疫苗,仁心已提了很多次,防範勝於治療,在 Omicron 病毒未入香港前,已經一直提議大家打針,因為每個人都無法預計什麼時候會中招,一旦有隱形病者帶病毒入食肆,大家一齊吃飯,便很容易染疫。
Omicron病毒傳染程度厲害,很多人中六合彩都無咁中, 結果病毒真的在社區蔓延,近日香港市民人心惶惶,很多抗拒打針者紛紛想打針,注射區猛然出現多條人龍排隊,弄得針藥供不應求。之前復必泰、科興等防疫針藥多得很,只因為政府預算幫市民打針,故而大量入貨; 可惜打針人數未達預期,導致過期針藥多到要丟棄,如 今突然多了大批市民要打,試問政府一時間往哪裏找針 藥?遇到這個情形,有人又發出怨言了,有人還想揀擇, 指不想打科興,只想打復必泰。其實香港政府購下的針藥都是通過試驗的,只要有針藥打便迅速接種吧!難道要學英國,最初期時每支針炒至十數萬才買藥注射嗎?
為什麼香港人一定要等到出事才打針?為什麼總是後知後覺?做人不應該後知後覺,最重要懂得先保護自己, 在不知道病毒將會擴散到什麼地步的情況下,應該要先看定,有機會打針馬上打。如今人人擠在一起排隊,這 個安排也很危險;每個人都害怕,擔心不知會傳染到什麼地步,大家對出席宴會都有了抗拒心,如果過年前受到感染,難道真要到竹篙灣過新年。仁心覺得,需要緊張時很多人不緊張,不需緊張的又緊張兮兮,香港人很羊群心理,只要一個人說好,便人人說好,很多人都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過往也不知不打針者受什麼傳媒影響,令他們對打針產生抗拒性,有傳媒着不要打,打了會死;最近新的說法, 又指不打針很危險,很多人又一窩蜂去打,這些人全沒有獨立思維,只要那天看到什麼文字,激起他們的情緒, 他們便會作出某種決定,用情緒決定做什麼事,仁心不 想批評任何人,但根據過往兩年社會發生的事,看出香港人應反思對資料接收的判斷力,看來在判斷力和分析能力上,實在需要加強。
對於市民近期一窩蜂往打針,仁心覺得很無奈,前段日子政府用盡「利誘」,又派米,又派福袋、燒味劵,都只是想吸引市民往打防疫針;如今不用了,一位國泰空少,已令疫苗打斷貨,一個小鮮肉已把不肯打針者搞掂, 不用再派燒肉劵。
國泰空少真的有罪,但他竟令到全城市民肯打抗疫針, 幫助得香港群體免疫上升,倒是始料不及,很多之前堅持不肯打針的人都無奈要打了,還有人依然不用「安心出行」,但查「八達通」又可以查出這些人的行蹤,可見這些人的心態多麼戇居,便宜盡貪,公民責任卻全然欠奉,真令人齒冷。
是非談
仁心
【始作俑者】
每當形容一件事,或者一種潮流的開始,我們會用「始作俑者」是某某人,許多時候,好像這個「作俑者」 有什麼功勞似的,其實,只是中了一個「始」字,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是「俑」?那就是陪葬用的人偶。
整句話,是出自《孟子》,原句是說孔子曾經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我們來翻譯一下,這個意思是 指開始用人偶來陪葬的初心,他的意思是「你現在開始用人偶來殉葬,換句話說,你心裏想的,是用人來殉葬,循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怎會沒有後着?」這裏所謂的「後着」,就是早晚會發展到用活人去殉葬。
(有些人會用「絕子絕孫」來解釋「無後」兩字,但令人覺得奇怪,孟子和孔子又不像會詛咒人的,我相 原本的意思不是這樣。)
我們看孟子的原意,是以用人殉葬這件事為例,指出開始時,是用人偶去代替一件壞事,但壞事的本質, 始終是壞的,只要開始了,慢慢就會惡化,變成真正的壞事。所以,「始作俑者」這個成語,其實就是指一些災難、壞事的開始。
被誤解了的成語
黃奬
「2017 年香港出版雙年奬」得奬者
「2021 年 SCMP 香港精神獎」得奬者
【髮型屋的「紅白藍」柱】
又到入冬換髮型的季節,大家有沒有發現,髮型屋門外通常有一條向上旋轉的紅白藍三色圓柱,原來它是全球髮型屋通用的標誌,正名叫「花柱」。
為何會出現此「花柱」?最著名的說法是,在英國中世紀時期,人們認為生病的主因是體內各種元素不平衡, 要放血才能康復。由於沒有醫生肯動手術放血,便找來理髮師傅處理。1540 年,英王批准成立理髮師和外科醫生聯合會,由理髮師兼任外科醫生,紅白藍花柱就是代表動脈、靜脈和紗布。直至英王喬治二世成立皇家外科醫學會,理髮師才正式脫離放血行列,但花柱沿用至今。
另一個說法是,法國爆發大革命時,巴黎有一個革命分份子跑到一家理髮店匿藏,理髮師為保護他,向敵人說謊,使他們走錯方向。後來,法國政府為表彰理髮師的功績,便在該理髮店門前插上法國紅白藍三色旗,即現時的花柱。
吾講吾知
隋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