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開門打仔貽笑大方】
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於 2022 年 1 月 3 日舉行「流水式」 生日宴,逾 200 人出席其生日派對,出席者中,有一名 37 歲女子在事後確診新冠肺炎。鑑於宴會中有 10 多名港府高官、20 名立法會議員出席,當中包括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多位紀律部隊高官、入境處處長區嘉宏也 被牽涉其中。衞生防護中心公布,徐英偉 1 月 6 日已被安排送往竹篙灣檢疫中心隔離,過百名出席者須隔離檢疫。「洪門宴」主角洪為民發表聲明,表示歉意,說自 己一定會汲取教訓,深切反思。但他強調當日已按法例遵守防疫措施,包括提示所有賓客必須使用安心出行, 出席人士亦要求必須已接種新冠疫苗。
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點名說對有份赴宴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失望,指斥晚宴增加衞生防護中心的工作負擔,令人沮喪。特首譴責官員,指他們缺乏防疫意識,強調今次聚會不是公職活動,反問:「所以誰要負責?當然是官員自己要負責。」但是仁心覺得,1 月 3 號政府仍未提出任何隔離措施,甚至說要到 1 月 24 日才 可以有轉變。直至4號才轉口風,指1月7日下午6時 是堂食限聚令實施期,全港晚市需禁止堂食 14 天,所有康文設施也在這時令後停止,之後再作檢討。
1 月 3 號晚生日會是正常的慶祝活動,一個百人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籌備,一定要提早安排。正常社交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有權赴宴吃飯,難道在政府仍未有明確指示前,高官已需要人人躲在家吃飯盒?是否就不能和家人接觸?不能有社交活動,是否要自己租一個單位獨居,根本生日宴是在政府仍未定出抗疫措施前進行,高官們赴社交宴會也不算犯法或無知,畢竟社交也是一位官員的工作部份。
這個生日會,因為官員較多,才較受矚目。不過,這個活動如果不以飲宴情況觀之,而只當是一個室內活動, 就當如局長往乘巴士,如果局長因乘巴士而受感染,中間是否存在不是之處?是否立法會議員就不應乘巴士? 而不可接地氣體察民情?可能因為特首身份尊貴,沒有 人敢邀請她參加社交活動,便可以匿在府中獨自抗疫, 但她沒有朋友,沒有社交活動,不代表別人沒有,且不說高官,平常人也有不少社交活動,請問近期有什麼人沒有出外吃飯?有什麼人在自願情況下,為了未知的疫情而不參加生日會。
近一兩個月,香港已有不少社交活動在恢復中,仁心也參加過很多次超過 200 多人的飲宴聚會,就是國泰空少空姐傳疫事件已經發生,但政府未有即時提出社交活動需停辦,市民也就只能採取觀望態度,私底下積極防疫, 全面配合政府指示進行。
將心比己,在 2021 年聖誕、新年,有沒有人因防疫,完全主動自行躲在家中,不和人聚餐?我相信有人請一定會去。幾十萬公務員在這幾個月,多多少少也會出席典禮,有什麼問題?只是出席這生日宴的人不好彩,出席了一個有人確診的宴會,才給人指責。如果那個官員是去「望月樓」吃飯,不幸中疫了,難道又說他「抵死」 嗎?又指責他不應出外吃飯,不應去望月樓吃飯,而應該在家吃飯嗎?
關鍵在於,1 月 3 日生日宴舉行那天,政府仍未明確發出防疫指引,所以,特首對出席者實不應過度譴責,而應體恤。局長在已放工情况下,用私人時間出席宴會, 根本不算犯法。畢竟他的工作範圍,也包括打好人際關係和溝通,何況生日會之出席者,200 多人都完全打了針,全部均有用「安心出行」,為什麼不能出席?與國泰機組空少明知故犯,不守防疫條例,犯法四處走,完全是兩碼事,國泰員工犯例事件就一定要譴責。
生日宴出席者其實是「不好彩」的受害人,特首不應這麼早便出言指責,不可在未了解情況之下,便迅速「戴頭盔」自保;特首不用如此驚,如此「騰」,鎮定些! 作為一區領導人,一定要學懂穩定軍心。就算真的覺得手下做錯事,為大局計,也應「關門打仔」,而不是做出貽笑大方的指斥,一味講「唔關我事!」更多似阿媽鬧仔發洩情緒,而不似一個辦大事者應持的拆彈態度。
四周播毒之國泰空少及空姐,連是否有資格客機去,貨機返,政府完全不提,也沒有追問國泰這樣做是否走法律罅逃避檢疫;同是 1 月 3 日,在紅磡體育館舉行之張敬軒演唱會也有人確診,為何未見特首出來譴責張敬軒、主辦單位和批准租賃場地者。相反,洪為民生日宴開派對無違規,只是「防疫敏感度不足」,出席官員便遭到譴責。
與其公開鬧仔,不若先穩定軍心,輕輕帶過,讓出事者站出來道歉,而不是以落井下石,一副責不在己的態度處理之。不需要你雪中送炭,但也不應落井下石吧!特首應譴責者不譴責,對國泰出事者應該調查又不調查, 目的何在?做法想法真值得深探。
是非談
仁心
【三從四德】
中國人說的「三從四德」,是女人德行的標準, 所謂「三從」,是「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 從子」,這麼看,女人一生中,似乎全部都要依從別人,自己沒有什麼自主權,這樣的道德標準, 合理嗎?抑或我們誤解了「三從」的意思?
這麼多年來,大家想,中國人一直都是奉行「男尊女卑」的父權主義,有這樣的想法,雖然聽起來有點過份,可能也是大家接受的。於是,普遍都懶得深究,以為所說的「從」,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依從」的意思,殊不知,這裏的「從」, 是指一件特定的事情——守喪。
「三從」這兩個字,最早在《儀禮喪服 · 子夏傳》 中出現:「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那是指守喪的規矩。原來,最初的時候,「三從」是解釋當父親、丈夫、兒子死去的時候,女人應該如何守喪,未嫁之前,假如父親死了,當然要為父親守喪。但, 當女子出嫁之後,她守喪的義務就轉移到丈夫那邊,換句話說,在她婚後,假如父親死了,她是無需為娘家守喪的。
這個做法,無非是人性化一點,免得女人要花太多時間守喪,不過,當「三從」和「四德」被編 在一起,整個結構就變成中國女性的一道無形枷鎖。
被誤解了的成語
黃奬
「2017 年香港出版雙年奬」得奬者
「2021 年 SCMP 香港精神獎」得奬者
【立冬與餃子】
「立冬」,即 24 節氣中的第 19 個節氣。在北方,立冬首選的應節食品非餃子莫屬,有道「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 沒人管」,為何這天要吃餃子呢?跟凍掉耳朵又有何關係呢?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來他辭官回鄉。 途中正好趕上在冬至這天,他看見南陽一帶的老百姓饑寒交迫,雙耳都被嚴重凍傷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三百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辣椒、祛寒提熱的藥材等,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老百姓吃着這個奇怪的「藥」,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與後人就摹倣製作,而「嬌耳」 也逐漸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演變成「餃子」了。
吾講吾知
隋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