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 Post

【T - POST 第77期 專欄】


【世界也瘋狂】


新界人從來都知道野豬問題非常嚴重,最近,連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也公開聲言:「野豬不是寵物」,這一點絕對是事實,我完全支持他的論點。


野豬是野生動物,在新界,有蛇蟲鼠蟻,以前還有老虎,什麼野生動物都有,如果白蟻蛀蝕木頭,令房屋因此倒塌;有曱甴成群,影響生活,如果以生物視之,蟻和曱甴都是生物呀!難道我們不清白蟻,不除曱甴嗎?野豬力大無窮,豬牙如刀鋸,被它用牙一噬,猶如給刀子深割肌肉,野豬絕非溫馴之獸,天真也別天真到這般地步。


請大家拿回數據一看,每年「愛護動物協會」人道毀滅貓狗,可以多達 4000 之數;貓狗是寵物,也是生命,惟是基於各種理由,又因放入「愛護動物協會」之貓狗太多,會方無法全部照料,只要過一段時間無人認領,又或主人同意遺棄,無奈也要進行人道毀滅。如果將貓狗被人道毀滅的數目和野豬相比,野豬被殺率的確低之又低。為什麼貓狗遭到人道毀滅,又沒有覺得有問題,人道毀滅也是殺害生命,為什麼所謂衞道之士不覺得殘忍。如果真的這麼有愛心,不如去「愛護動物協會」領養多些貓狗,減低「愛護動物協會」的壓力。


令仁心突然更注意野豬為禍之事,問題不在野豬之量,而在於觀點問題。近日仁心在網上看到一條片,一位單車駕駛者在踏單車途中與野豬相撞,駕單車人士生死未卜,但竟有人不是擔心人之傷勢,而是擔心野豬安危。這種想法就如似玩辯論比賽,仁心最討厭就是玩這種只有正反思維的遊戲,為反而反,辯論者入戲太深,在只顧輸贏情况下,便會歪曲事實,永遠不會理會論點是否合理。


看事物,不可能只看正反兩面,而是要看事情真相,要懂得明辨是非。做人應該要主次分明,什麼是主?什麼是次?出發 點正不正確?仁心是人,當然第一時間便 會為車手之安危擔心,怎可能首先想到野豬生死?除非擔心野豬者本身是畜生,畜生便會代入畜生位置去想。仁心是人類, 當然首先念及人之安危。所以,仁心第一時間就擔心駕單車者,如果沒有戴頭盔而又頭先撞到,那便死梗,不死也重傷。


這是一個非常好 EQ 題,你看到人豬相撞,第一時間擔心「人」,擔心傷者傷勢,甚至因為這件意外導致死亡,那便 是「人」的思維;如果第一時間擔心「野豬」,便證明想者是「豬」,是「畜生」,這個心理測試非常好玩。原來人被豬撞, 視「畜生」為重者會更緊張「豬」,「豬」 的生命原來比人還珍貴。事件顯示考慮野豬生死之人,完全沒有同理心,如果受傷的是自己親人,他們會不會先擔心野豬?


其實每一種動物或植物,出現泛濫情況都不是好現象。開個玩笑說,如果全世界沒有曱甴,只是大埔區有;又或全世 界只有 1 千隻老鼠,我也覺得應該要保護 (一笑),但如今野豬不是絕種,是泛濫, 太多當然要處理,市民應要正視問題的存在,而不是胡亂發放愛心,這般人畜不分思維竟存在於香港某種人的腦海中,真令人有「世界也瘋狂」,匪夷所思之嘆。


是非談

仁心


【過猶不及】


在《論語》中,孔子說出「過猶不及」這句話,成為了我們形容「做事情不應該做得過份」的成語。不過,這真的是「過猶不及」的全部意思嗎?其實,這是孔子在闡術「中庸之道」時,所表達的一個概念。


在孔子的學生之中,子夏在執行周禮的時候,常常不能達到要求;子張卻相反,經常超過了標準。子貢問孔子,子張是否比子夏好一些,孔子答:「做過了頭(過)和做得不夠,其實是一樣的。」再清楚一點來講,就是指我們去面對問題的時候,要找一個恰當的方法去處理,所謂「中庸」,正是不多不少的意思。


怎樣才能拿揑這個中庸的狀態呢?後面還有一句:「事緩則圓」,是說在處理緊急事件,首要條件是不能慌亂,才可以考慮周全,找到圓滿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雖然是出自儒家的一個成語,但我覺得,道家莊子有一個故事,更加生動地描述了這個概念。故事中,莊子帶着他的學生,在山中漫步,看到一些樵夫在砍樹,當中有一棵大樹,看起來十分茂盛,但樵夫們都只顧砍伐其他樹木,他們說這棵樹的木材「沒有什麼用處」 。莊子有所領悟,對弟子說:「這棵樹就是因為無用,才保了了性命!」那天晚上,莊子到朋友家中留宿,這個朋友很好客,命令僕人殺一隻鵝來款待他客人。僕人問主人:「我們有兩隻鵝,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殺哪一隻呢?」主人就決定殺那隻不能叫的。


翌日,學生們問莊子:「昨日,我們見到山中的大樹,因無用而保住性命;主人的鵝,卻因無用而被殺掉;先生,我們應該有用抑或無用?」莊子笑道:那我就處身於有用無用之間吧。


看這個故事,太有用和太無用,都有殺身之禍,充份演繹出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被誤解了的成語

黃獎

「2017 年香港出版雙年奬」得奬者

「2021 年 SCMP 香港精神獎」得奬者




10 次查看0 則留言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