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勝於治療】
政府於 2021 年 11 月 11 日起,為指定群組,包括 60 歲或以上、免疫力弱、以及有較高風險人士等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表示會檢視首日接種情況,包括視乎相關優先群組在未來數天的接種情況, 如情況可以,會盡早開放給已接種兩劑科興疫苗、而第 二劑已滿 6 個月的人士,接種第三針。
對於應該選擇哪一個技術平台注射第三針,聶德權說屬個人意願,市民可以按個別情況考慮。目前兩款疫苗在預防重症及死亡風險上效用相若,至於抗體水平上,對 於預防感染方面則有分別,但兩款疫苗均有效、安全、 有質素,市民可按自身情況去考慮,大家可以用此態度及想法做決定。
對於政府開放第三針給高危及 60 歲以上人士注射。記 得仁心之前也講過,打疫苗針未來會轉為一個恆常的事情,打疫苗針是為了保護,至於選擇打哪一種疫苗,可 以由大家自行決定,其實「科興」和「復必泰」都有保護效能,仁心的父親稍後赴英國,我也提議他先打了第 三針才成行。
有人問是否打完第三針便安全呢?其實,沒有什麼是 「必然」的,打完第三針,也有機會中招。打針最重要的作用,其實是加強自身的抵抗力,減少中招機會,只是「減少」,不是「無敵」,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萬 一中招了,已打針者自身很大機會不會有事,不會發生重症,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關鍵所在,希望大家務必留意這一點。
未來打完第三針,或是夠「針頭」才有機會「通關」, 為人為己,返內地也好,到外國也好,也需要先保護好自己,如今仍未有特效藥,但有針可打,當然要打針保護自己。
有一點仁心定要提醒大家,在打疫苗針與流感針之間, 一定要相隔兩星期。即打疫苗針後,要過兩星期才可打流感針;同樣地,注射流感針後,也要相距兩周才可打疫苗針,讓身體先行適應其中一種針藥,兩周後才注射另一種,否則對身體可能有影響。
仁心完全支持打第三針,至於說「溝針」(即打復必泰後,第三針選打科興;或是打科興後,第三針選打復必泰),這一點應沒有問題,因為兩種針都有保護作用。 暫時看到的數據都令我對疫苗有信心。
如果連第一支疫苗針也未打的市民,仁心呼籲他們真的要盡快打針,否則到真正可開關時,自己便變為「高危人物」,難道人人可出街,未打針者只能留在家中嗎? 防範勝於治療,今次真是要重視防範,勝於中招後要治療。
是非談
仁心
【客家話容易讀錯的字(一)】
今天,客家話在香港已經不是用來讀書的語言了。因此 很多人不知道,客家話是有「標準」讀音的,也就是說, 很多人說客家話的時候,不知道正確發音就會唸錯。
另一方面,香港客家人從 50 年代開始便轉用了廣州話讀書。即使在家裏用客家話跟家人溝通,懂一些日常的客家話詞彙,但由於詞彙量很少,在遇到比較書面的詞彙時,便不知道客家話的發音了。更有甚者,由於少聽少講,連日常詞彙的發音也忘記了,只好用廣州話「類 推」,以致講錯發音。
以下是我常常聽到的錯音,先由聲母錯誤說起。 客家話和廣州話在大部份的發音中,聲母是相同的。這 也是我們就算很少說客家話,也相對容易掌握客家話的關鍵。但是,廣州話和客家話的聲母不是一一對應的。 有些廣州話的發音跟客家話是明顯不同的,例如「品」 字,廣州話唸 b 聲母,客家話是唸 p 的 (pĭn)。「肥」字客家話是 p 聲母的 pūi (與培同音),唸 f 是廣州話的 影響。
有一組聲母是特別值得注意的:廣州話沒有聲母(註), 但客家話是 h 聲母的,常見的有:休邱(丘)嫌鑫現莧 賢玄炫懸弦穴形型刑鳙旭。而「欽泣屈」更在客家話唸 k 聲母。這些字在廣州話脫落了聲母,但在其他方言如 客家話、閩南話、普通話還是保持中古聲母的。如果你懂普通話,就可以「推理」到客家話的發音,因為上面 的字普通話聲母是 x。但總有些例外,例如縣字,這個 在客家話也是沒有聲母的,唸 yèn。
另外一組也是類似的,廣州話沒有聲母(註),但客家話是 f 聲母的,例如:和胡湖狐壺戶互護華樺畫(名詞) 禍回茴會惠慧毀匯淮懷壞話徊緩患魂還或活皇蝗凰。這些字也很容易辨認,因為它們在普通話都是 hu 或用 hu- 開始的。但宏弘泓三字比較特別,客家話唸 fēn,很少人會唸。
最困難的是幾個廣州話唸 fän,客家話唸 hiun 的字:熏 薰勛勳訓。反過來是客家話唸 f,廣州話唸 h 的賀紅虹哄鴻。這些字不能從普通話得到提示,而且只能死記。
如果你們想知道一個字在香港客家話的發音,可以登入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的《發音字典》,輸入中文字查 出客家話的發音。
(註):w, y 這些聲母,我們都稱之為是零聲母,不計
算為聲母。
四方八面
客家大學堂
Opmerkingen